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原道

既然这样该怎么办才能行呢?回答说:“不堵绝江河就不会有水流,不停止流动就无法前行。”人们应是人,用火来焚烧书籍,房屋应是庐,阐明先王之道用来引导民众,鳏寡孤独废疾的人,应当得到供养。大概可以了吧。

注释:

原道:本篇为《道德经》的第一章,是道家哲学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早提出“无为而治”思想的一篇经典文章,对后世影响深远。

塞:堵塞、阻塞。

流:流通、传播。

人其人:使人们归入正道。

火其书:用火烧尽一切非正道的书籍。

庐其居:使人们的住所变得简陋简朴,远离奢华。

明:揭示、阐明。

道:这里指先王之道,即先王所倡导的道德、政治理念等。

鳏寡孤独废疾者:鳏夫、寡妇、老人、残疾人和生病的人。这是古代社会中最需要关爱和照顾的人群。

养:供养、救济。

庶乎:差不多、差不多可以吧(表示一种期待)。

赏析:

《原道》是《道德经》的第一章,它阐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无为而治。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治理国家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强调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和帮助。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治国之道比作江河的流动,将人的行为比作水流的停歇,形象地说明了治理国家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可强制干预。同时,他也指出了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对于那些孤苦无助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些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要使人们归入正道,就要用火来焚烧一切非正道的书籍;要让人们的住所变得简朴,远离奢华;要阐明先王之道用以引导民众。这些观点都体现了作者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于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原道》一文不仅深刻阐述了道家哲学的思想,也为后世的教育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它告诉我们,在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既要注重教育,也要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