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主忧既远,边事亦可大。
荷宠务推诚,离言深慷慨。
霜摇直指草,烛引明光佩。
公论日夕阻,朝廷蹉跎会。
孤城海门月,万里流光带。
不应百尺松,空老钟山霭。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明主忧既远,边事亦可大”:意思是说国家安定,皇帝的忧虑就远离了,边疆的事情也可以大大地发展。“宿灞上寄侍御玙弟”,灞上的驿站是李白与杜甫兄弟相会之所,这里指代诗人在长安的朋友。
“荷宠务推诚,离言深慷慨”:我受到皇上的宠爱,必须忠诚不二,虽然要分别,但彼此的言辞也充满感情和豪壮。“荷宠”,受恩宠;“推诚”,忠心诚意。“离言”,分别时说的话。“孤城海门月,万里流光带”。“孤城”,孤独的城市。“流光”,流动的光芒。“万里流光带”,形容边塞的景色美丽,如同流动的光芒一般。
“不应百尺松,空老钟山霭”。“不应”,不能回应。“百尺松”,高大的松树。“钟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北。“霭”指雾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高大的松树一样,不能对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只能白白地老去,消磨自己的生命。
【答案】
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五载(746),当时诗人被唐玄宗召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即所谓“待制”。②全诗四十六字,每句五个字,共二十句。③首联以议论开头,点出主题。诗人从国家大局出发,首先指出国家的安宁和皇帝的忧愁已经远离边疆的事务可以大大地发展。④颔联紧承首联,写诗人因受皇帝恩宠而忠心耿耿,虽然要分别,但彼此的言辞也充满感情和豪壮。诗人把个人离别之情与国家的忧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⑤颈联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图景:月光下孤城的海门边,流光溢彩,如水波般荡漾开去。⑥尾联用典。诗人以晋代羊祜赞颂其弟羊绥的话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哀伤之情:“兄弟有佳称,俱为美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