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
诗句: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
译文:
- 刘备的遗族们面对死亡感到羞耻,他们挥舞着刀剑想要砍向敌人,心中充满仇恨。然而他们的行动却因为对蜀汉皇帝的怀念而受阻。
- 千年后,人们在巴山上为邓艾修建了祠堂,每年都会在这里祭祀他的血食,以此来纪念这位英雄。他为了蜀国的灭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成为了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和谋士。
注释:
- 昭烈,指刘备。昭烈,是对刘备的一种尊称,昭烈指的是刘备生前的伟大成就和死后的名声。
- 遗黎,指刘备遗族的人。遗黎指的是刘备家族的成员,他们曾经是刘备的臣子,后来成为刘备的敌人。
- 谯周(Zhāo Zhou),东汉末年蜀汉政治家、文学家。谯周因反对刘禅投降曹魏而被处死,但他的忠诚和智慧却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 血食,古代祭祀时的一种仪式,指用血来祭祀神灵或祖先。这里指的是邓艾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了蜀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 巴山,位于四川省东部,是长江三峡之一。巴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邓艾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以及他对蜀汉的贡献。诗中的“昭烈遗黎死尚羞”表达了对刘备的怀念之情,以及遗族们面对敌人时的羞愧和愤怒。诗中的“挥刀斫石恨谯周”则描述了邓艾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他对敌人的仇恨和决心。诗中的“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表达了人们对邓艾的敬仰之情,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首诗通过对邓艾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他作为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和谋士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