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
【其二】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
幽居:隐居在深山中。
正:恰好,正好。
想餐霞客:想象自己能像吃云霞一样地吃山中的美食。
月寒珠露滴:月光清冷,如珍珠般透亮的露水落在树叶上。
千年独鹤两三声:形容鹤鸣之声如同千年的传说。
飞下岩前一枝柏:一只仙鹤从山岩上飞下来,落在了一棵树旁的石缝里。
去雁声遥人语绝:远处传来大雁的叫声,人声却已经消失,只剩下寂静。
素机:指织布机。
谁家素机织新雪:是谁家的织布机正在用白色的线织出新的白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秋天的山上有一个野客喝醉了酒,醒来的时候。
百尺老松衔半月:百尺高的松树上挂着一轮新月,好像老松树在拥抱月亮。
【赏析】
这是两组诗,分别描绘了两种景象和心境。
第一首”秋夜山居二首”的第一句”幽居正想餐霞客”,诗人通过想象自己能够像仙人一样享受山间食物,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夜久月寒珠露滴”形象地描述了夜晚的寒冷和月光下的露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画面。”千年独鹤两三声”则以孤鹤的鸣叫比喻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而”飞下岩前一枝柏”则描绘了一只鹤从山岩上飞下来的情景,象征着诗人的坚韧和自由。
第二首”秋夜山居二首”的第二句”去雁声遥人语绝”,通过大雁的叫声和人们的谈话声音的消失来表达一种深深的寂静。”谁家素机织新雪”则描绘了有人在织布机上织出新的白雪,可能是在为冬天做准备,也可能是一种象征。”秋山野客醉醒时”则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山中野客,他既喝醉了酒,又刚刚醒来。”百尺老松衔半月”则是将一个百尺高的老松树与新月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画面,既有生命力又有美感。
这两组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第一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第二首诗则通过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两首诗都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