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建午月,我自梁还秦。
南下大散关,北济渭之滨。
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
又若夏苦热,燋卷无芳津。
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
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
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始若畏人问,及门还具陈。
右辅田畴薄,斯民常苦贫。
伊昔称乐土,所赖牧伯仁。
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
生儿不远征,生女事四邻。
浊酒盈瓦缶,烂谷堆荆囷。
健儿庇旁妇,衰翁舐童孙。
况自贞观后,命官多儒臣。
例以贤牧伯,徵人司陶钧。
降及开元中,奸邪挠经纶。
晋公忌此事,多录边将勋。
因令猛毅辈,杂牧升平民。
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
或出幸臣辈,或由帝戚恩。
中原困屠解,奴隶厌肥豚。
皇子弃不乳,椒房抱羌浑。
诗句与译文对应关系表:
蛇年建午月,我自梁还秦。
注释: 蛇年是蛇的年份,建午是农历月份名。”梁”和”秦”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
译文: 蛇年的五月(或建午月),我回到了梁朝又到了秦国。
南下大散关,北济渭之滨。
注释: 大散关是一处重要的关口,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边。渭河为黄河最大的支流之一。
译文: 我南下到达大散关,往北经过渭河岸边。
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
注释: 草木开始展开,但不像在冰雪早晨那样冷硬。
译文: 草木开始舒展开来,却不像早晨冰冷的冰雪那么坚硬。
又若夏苦热,燋卷无芳津。
注释: 夏天炎热难耐,草木焦枯没有水分滋润。
译文: 又好像夏日酷热难当,草木枯萎干瘪没有芳香的汁液。
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
注释: “檞枥”指的是榆树,而”荆榛”则是指灌木丛。
译文: 高地上满是榆树,田地里长满了荆灌木。
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注释: “道旁”指的是路边,”空墩”指的是被遗弃了的牛尸。
译文: 农具都丢在路旁,饥饿的牛死在了空荡荡的地方。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
注释: “依依”指缓缓,”过村落”是经过村庄的意思。
译文: 我缓慢地走过了村庄,发现十个家庭中没有一个幸存。
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注释: “存者”指的是存活下来的人,”面啼”是指他们哭丧着脸。
译文: 剩下的人都哭丧着脸,因为他们没有衣服可以迎接客人。
始若畏人问,及门还具陈。
注释: “及门”指的是来到门口,”还具陈”则是回来陈述情况。
译文: 刚开始他们害怕被人询问,等到了门口才把事情说清楚。
右辅田畴薄,斯民常苦贫。
注释: “右辅”指的是辅助的地方,”斯民”指这里的人,”常苦贫”意味着经常很贫穷。
译文: 辅助的地方土地很少,这里的民众经常很贫穷。
伊昔称乐土,所赖牧伯仁。
注释: “伊昔”指的是过去,”所称”表示被称赞的地方或事物,”牧伯”指的是地方长官,”仁”在这里有仁慈的意思。
译文: 过去这个地方被称为乐土,人们依靠的是那些仁慈的地方长官。
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
注释: “官清”指的是官员廉洁,”官清若冰玉”即像冰一样透明,像玉一样纯洁;”吏善”指的是办事效率高,”吏善如六亲”即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亲切。
译文: 官员们清廉得像冰一样透明,办事效率又好得像对待亲人一样。
生儿不远征,生女事四邻。
注释: “生儿”指的是儿子长大成人后不再远行,”生女”则意味着女儿长大后要照顾家人。”四邻”指的是周边的邻居或亲友。
译文: 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就不再外出远行,我们的女儿长大后会照顾家里的长辈和邻里。
浊酒盈瓦缶,烂谷堆荆囷。
注释: “烂谷”指的是谷子被踩坏变烂,”荆囷”指的是囤积起来等待出售的荆米。
译文: 浑浊的酒装满了瓦缶,烂谷堆成了荆米的仓库。
健儿庇旁妇,衰翁舐童孙。
注释: “健儿”指的是强壮的男人,用来保护妻子或母亲,”衰翁”指的是年纪大的男子。”舐”在这里指的是舔。
译文: 强壮的男人保护他身边的妇女,衰老的老人舔着自己的孙子孙女。
况自贞观后,命官多儒臣。
注释: 这是唐太宗时期的一个时期名,”贞观”是唐太宗时期的年号。
译文: 而且自从唐太宗时期以后,任命官员时多用儒臣。
例以贤牧伯,徵人司陶钧。
注释: “例以贤牧伯”指的是按照贤能的官员来担任州郡的长官;”征人司陶钧”中的“陶”指制造陶器,“钧”是古代的量器单位,此处借指管理国家大事。
译文: 通常选拔那些贤能的官员担任州郡长官,并派遣他们去掌管国家大事。
降及开元中,奸邪挠经纶。
注释: 这个时期是指唐玄宗时期的开元年间,”奸邪”指的是奸臣和小人,”挠经纶”则是指扰乱国政。
译文: 降到唐代的开元年间,奸臣小人干扰了国家的治理。
晋公忌此事,多录边将勋。
注释: “晋公”指的是当时权臣杨国忠的别名,”忌此事”则是指他对某件事情有所嫉妒。”录边将勋”指的是记载和奖赏边防将领的功绩。
译文: 因为杨国忠对此事心存嫉妒,所以更多地记载和奖赏了边防将领的功绩。
因令猛毅辈,杂牧升平民。
注释: “猛毅”指的是勇猛果敢的人士,”杂牧升平民”则是指在民间担任职务的普通百姓。
译文: 因此命令勇猛果敢的人,混杂在平民之中担任官职。
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
注释: “中原”指的是中国,”除授”指的是任命或授予职位,”非至尊”则意指不是最高级别的职位。
译文: 所以中原地区发生了很多动乱,任命的职位并不是最高的。
或出幸臣辈,或由帝戚恩。
注释: “或出幸臣辈”指的是皇帝宠信的大臣或皇族成员。”或由帝戚恩”则是指因为皇帝的亲属或宠爱之人的恩泽。
译文: 或许因为宠信的大臣或皇族成员,或许因为皇帝的亲属或宠爱之人的恩泽。
中原困屠解,奴隶厌肥豚。皇子弃不乳,椒房抱羌浑。
注释: “中原”指的是中国本土,”屠解”指的是战争结束或解除了战乱。”奴隶厌肥豚”意指奴隶们厌倦了肥胖的猪。”皇子弃不乳”则是说皇子被遗弃或不被疼爱。”椒房抱羌浑”意指皇后抱着羌族人的孩子。
译文: 中原地区的战乱终于结束,奴隶们厌倦了肥胖的猪。皇子被遗弃或不被疼爱,而皇后抱着羌族人的孩子。
这些诗句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政治斗争以及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通过对这些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