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南阳顾草庐,便乘雷电捧乘舆。

酌量诸夏须平取,期刻群雄待遍锄。

南面未能成帝业,西陵那忍送宫车。

九疑山下频惆怅,曾许微臣水共鱼。

诗句输出:

忆昔南阳顾草庐,便乘雷电捧乘舆。    
酌量诸夏须平取,期刻群雄待遍锄。    
南面未能成帝业,西陵那忍送宫车。    
九疑山下频惆怅,曾许微臣水共鱼。    

译文输出:

回忆往昔在南阳顾草庐之时,就像乘风破浪去捧刘备的御驾。    
权衡天下必须公平取得,期望消灭群雄等待时机成熟后一举扫平。    
不能南面称王成就大业,怎忍心送走刘备的御车离去?    
九疑山之侧频频感到悲伤,曾经许诺与我共同守护这片江山。    

注释添加:

  • 忆昔:回忆过去。
  • 南阳:指的是东汉末年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居所——南阳隆中。
  • 顾:看。
  • 草庐:诸葛亮的草屋,这里代指他的隐居之处。
  • 便:就,立即。
  • 乘:携带。
  • 雷电:比喻势如破竹、迅速成功的力量。
  • 捧:拿着、扶持。
  • 乘舆:指皇帝的车驾或帝王。
  • 酌量:权衡,考量。
  • 诸夏:指全国。
  • 须平取:必须公平地获取。
  • 期刻:期待。
  • 群雄:泛指各割据势力的英雄人物。
  • 尽:全部,都。
  • 忍:怎能,怎么。
  • 西陵:地名,位于今湖北宜昌市附近。
  • 送:送别。
  • 宫车:皇帝的马车,这里指刘备。
  • 九疑山:位于今湖南省宜章县南,相传为舜葬之地。
  • 惆怅:感到悲伤和遗憾。
  • 曾许:曾经承诺。
  • 水共鱼:表示愿意与对方共享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山甫的作品,通过回顾历史人物诸葛亮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历史名将孔明对刘备的忠诚与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同时,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悼念,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历史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古代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