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州南谯门,左行二十六步,有弃地在道南。南值江,西际垂杨传置,东曰东馆。其内草木猥奥,有崖谷倾亚缺记。豕得以为囿,蛇得以为薮,人莫能居。至是始命披制蠲疏,树以竹箭松柽桂桧柏杉。易为堂亭,峭为杠梁。下上徊翔,前出两翼。凭空拒江,江化为湖。众山横环,尞阔瀴湾。当邑居之剧,而忘乎人间,斯亦奇矣。乃取馆之北宇,右辟之,以为夕室;取传置之东宇,左辟之,以为朝室;又北辟之,以为阴室;作属于北墉下,以为阳室;作斯亭于中,以为中室。朝室以夕居之,夕室以朝居之,中室日中而居之,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若无寒暑也,则朝夕复其号。既成,作石于中室,书以告后之人,庶勿坏。元和十二年九月某日,柳宗元记。
柳州东亭记
出州南谯门,左行二十六步,有弃地在道南。南值江,西际垂杨传置,东曰东馆。其内草木猥奥,有崖谷倾亚缺记。豕得以为囿,蛇得以为薮,人莫能居。至是始命披制蠲疏,树以竹箭松柽桂桧柏杉。易为堂亭,峭为杠梁。下上徊翔,前出两翼。凭空拒江,江化为湖。众山横环,尞阔瀴湾。当邑居之剧,而忘乎人间,斯亦奇矣。乃取馆之北宇,右辟之,以为夕室;取传置之东宇,左辟之,以为朝室;又北辟之,以为阴室;作属于北墉下,以为阳室;作斯亭于中,以为中室。朝室以夕居之,夕室以朝居之,中室日中而居之,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若无寒暑也,则朝夕复其号。既成,作石于中室,书以告后之人,庶勿坏。元和十二年九月某日,柳宗元记。
赏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述的是柳州东亭的修建过程。全文采用倒叙事的方法,先写亭子建成后的景色,再述亭子修建的过程。
第一段写亭子建成后的景象。“出州南谯门,左行二十六步,有弃地在道南。南值江,西际垂杨传置,东曰东馆。”这里交代了柳州东亭的位置,是在州城南面的谯门外,距离江边很近,左边靠着江水,右边是一棵高大的杨柳树。“其内草木猥奥,有崖谷倾亚缺记。豕得以为囿,蛇得以为薮,人莫能居。”“其内草木猥奥”指的是东边的东馆里面草木茂密、幽深,没有人居住。“豕得以为囿,蛇得以为薮”,说明这个地方曾经被作为猪圈和蛇窝使用。
第二段写亭子修建的过程。“至是始命披制蠲疏,树以竹箭松柽桂桧柏杉。”这里的“至是”指的是亭子建成之后,开始命令拆除原来的围墙和房屋,清理杂草,种植竹子、箭竹、松树、红松、桂花树、柏树和杉树等,用来修建亭子。“易为堂亭,峭为杠梁。”将原本的房舍改造成一座亭子,用陡峭的木梁支撑。“下上徊翔,前出两翼”。“下上”指的是亭子的下面和上面,“徊翔”指徘徊飞翔的意思,“两翼”指左右两边的屋檐像翅膀一样向外展开。“架空拒江,江化为湖。”亭子高高悬挂在江面上,挡住江水形成一片水面,江水在这里变成了湖面。“众山横环,尞阔瀴湾。”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有一条宽阔的河流弯曲流过。“当邑居之剧,而忘乎人间,斯亦奇矣。”由于这个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这个城市居民生活非常繁忙,以至于人们忘记了人间还有如此美丽的景致,这也是一种奇妙之处。
第三段写亭子完工后的景观和作用。“乃取馆之北宇,右辟之,以为夕室;取传置之东宇,左辟之,以为朝室;又北辟之,以为阴室;作属于北墉下,以为阳室;作斯亭于中,以为中室。”将东边的部分改建为了夜晚住宿的场所,西边的部分改建为了早晨休息的地方,北边部分则改为了晚上休息的地方,在北面的墙上建了一个亭子作为白天活动的地方。同时,作者还在亭子的中央建了一个亭子作为主要的活动场所。“朝室以夕居之,夕室以朝居之,中室日中而居之,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在亭子里设置了朝堂、夜室以及中堂三个不同的空间供人们使用。“若无寒暑也,则朝夕复其号。”如果天气没有变化的话,那么无论早晚都还是那个名字。“既成,作石于中室,书以告后之人,庶勿坏。”亭子建成之后,在中间的房间里放置了一块石头,并在上面刻写了文字来告知后来的人不要破坏它。
全篇通过对柳州东亭修建前后的描写,展现了亭子的宏伟壮观和独特的地理优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