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子之喻乎旅者,皆人也,而一曰天胜焉,一曰人胜焉,何哉?莽苍之先者,力胜也;邑郛之先者,智胜也。虞、芮,力穷也,匡、宋,智穷也。是非存亡,皆未见其可以喻乎天者。若子之说,要以乱为天理、理为人理耶?谬矣。若操舟之言人与天者,愚民恒说耳;幽、厉之云为上帝者,无所归怨之辞尔,皆不足喻乎道。子其熟之,无羡言侈论以益其枝叶,姑务本之为得,不亦裕乎?独所谓无形为无常形者甚善。宗元白。
诗句原文:
宗元白:发书得《天伦》三篇,以仆所为《天说》为未究,欲毕其言。始得之,大喜,谓有以开明吾志虑。
译文:打开您的来信,得到《天论》三篇文章,您认为我所写的《天说》没有把道理讲透彻,所以想将它阐释清楚。
注释:宗元白:是柳宗元的自称。发书:指收到您的来信。得《天伦》三篇:指收到了《天伦》三篇文章。以为未究:认为还不足以阐明。欲毕其言:想要将这些话都说出来。始得之:初次读到这些文章。大喜:非常高兴。有以开明吾志虑:意思是说这些话能启发我的思考。
赏析:
柳宗元在《答刘禹锡天论书》中表达了他对于天与人关系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各有其规律,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或相互影响。这一点在文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即所谓“非天预乎人也”。
诗中的“天”指的是自然现象和宇宙法则,而“人”则是指人类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诗人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不应试图去改变或预测自然现象。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因为它挑战了传统的天命观念和君权神授的观念。
在这首诗中,柳宗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对人类滥用权力和干预自然。他认为,自然和社会都有各自独立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人类应当遵循自然法则,而不是试图通过自己的意志来改变自然。这种观点体现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刘禹锡天论书》一文是柳宗元的一篇重要著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柳宗元的思想内涵和时代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