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古人伦,喜称阀阅。其荜门寒族,百代无闻,而骍角挺生,一朝暴贵,无不追述本系,妄承先哲。至若仪父、振铎,并为曹氏之初;淳维、李陵,俱称拓拔之始。河内马祖,迁、彪之说不同;吴兴沈先,约、烱之言有异。斯皆不因真律,无假宁楹,直据经史,自成矛盾。则知扬姓之寓西蜀,班门之雄朔野,或胄纂伯侨,或家传熊绎,恐自我作故,失之弥远者矣。盖谄祭非鬼,神所不歆;致敬他亲,人斯悖德。凡为叙传,宜详此理。不知则阙,亦何伤乎?

【注释】

1、内篇:指《史通》的“内篇”,即《史记》部分,是《史通》的正文。

2、序传:古代史书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人物传记及有关史事的评论。此诗为《史通·内篇·序传》第三十二篇,作者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史学家。

3、史通:书名,刘勰著,是一部系统阐述历史编纂方法的专书。

4、又近古人伦:又接近于古人的伦理观。

5、喜称阀阅:喜欢称赞那些世代有官位的人。

6、荜门寒族:形容家境贫寒。荜门,草屋的门,用荆棘编成,非常简陋。寒族,指贫苦人家。

7、百代无闻:千百年来都没有名声。

8、而骍角挺生:但是有才能的人突然崭露头角。骍,红色;角,指才德;挺生,突出地出现。

9、一朝暴贵 一朝,一天;暴贵,突然变得富贵显达。

10、妄承先哲:随意附会先贤的言论。

11、仪父:春秋时晋国大夫士蒍,字子仪。《左传》文公二年:“晋侯使士蒍为卿,于是乎始大治兵矣。”

12、振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的字。后用作大夫的尊号。

13、淳维:春秋时郑国大夫游吉的字。《左传》隐公三年:“郑人铸刑书于鼎,以示民知禁也……叔向曰:‘其将至矣!’”后人遂称“铸刑书”为“淳维”。

14、李陵:东汉名将李广利的字。

15、迁、彪之说:司马迁与司马迁之别称。一说司马迁字子长(《汉书》本传),一说司马迁字太史公(《史记·自序》)。

16、马祖:马融,字季长(见《后汉书·马融传》)。

17、河内:古郡名,在今河南省武安市西。

18、吴兴沈先:南朝宋吴兴太守沈亮,字伯鸾(见《南史·沈亮传》)。

19、约、烱:指陆机(字士龙)和顾恺之(字长康)。陆机的《吊夷齐文》:“夫夷齐之志,皎若日月。”顾恺之《画赞序》:“恺之尝以恺之之才,遇恺之之时,至于金张,故作赞以明其美,欲以风当时之后进。”

20、班门:班固,字孟坚(见《汉书·扬雄传》)。

21、雄朔野:雄,雄才;朔野,北方边陲之地。

22、或胄纂伯侨:有人的血统可以追溯到伯侨。胄,后代子孙;伯侨,古国名,商代诸侯国。

23、或家传熊绎:也有人的家系可以追溯到熊绎。熊绎,周代封国,楚先祖。

24、恐自我作故:恐怕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错误的结果。

25、失之弥远者:错误越来越远。

【赏析】

这是《史通·内篇·序传》中的一篇,作者刘勰,字彦和。他在这篇短文中首先指出了史家写传记时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对一些常见的史实进行了辨析。文章语言精练,论述深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首段中,刘勰指出了史家写史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即要详细地叙述人物传记及有关史事。这不仅是史家的基本任务,也是写好传记的关键所在。他要求读者在写作时要详加考索,避免出现矛盾和错误。

刘勰针对历史上的一些常见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批评。例如,他认为一些世家子弟因为世代都有官位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敬;有些人则随意附会先贤的言论,甚至不顾事实真相。这些现象都是不正确的,需要加以纠正和批判。

在这篇文章中,刘勰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例如,他谈到了司马迁与司马迁的关系,以及马祖、沈先等人的情况。这些都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刘勰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和心得体会。他指出,史家应当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能随意附会先贤的言论或篡改事实真相。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真正有价值的历史著作,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