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傅玄有云:“观孟坚《汉书》,实命代奇作。及与陈宗、尹敏、杜抚、马严撰中兴纪传,其文曾不足观。岂拘于时乎?不然,何不类之甚者也。是后刘珍、朱穆、卢植、杨彪之徒,又继而成之。岂亦各拘于时,而不得自尽乎?何其益陋也?”嗟乎!拘时之患,其来尚矣。斯则自古所叹,岂独当今者哉!

【注释】

昔:古代。傅玄:《汉书补注》作者。观孟坚《汉书》:评论班固的《汉书》。实命代奇作:实际是后代杰出的作品。陈宗、尹敏、杜抚、马严:东汉时期的史学家。中兴纪传:东汉末年,蔡邕等撰《后汉纪》,又续成《东观汉记》和《三国志》,史称“三书”。其文曾不足观:这四部史书的文辞都不够优秀。拘于时:拘泥于当时的风气和习俗。类之甚者:与它们十分相似。刘珍、朱穆、卢植、杨彪: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与上述四人同为“四史”的修纂工作,但水平较低,不能自尽。嗟乎!:感叹词。拘时:束缚时代。

【译文】

古人傅玄有云:“看班固的《汉书》,实际上是后世杰出的作品。到陈宗、尹敏、杜抚、马严撰《中兴纪》,文辞也不足观。难道是因为拘泥于当时吗?不然的话,那为什么与它们非常相似呢?此后刘珍、朱穆、卢植、杨彪等人,又接着完成它。难道也是各拘泥于当时吗?这样怎能充分表达他们的思想呢?真是浅陋啊!”唉!拘泥时代的弊病,已经到来很久了。这就成为自古至今人所叹息的问题,难道只针对当今的时代吗?

【赏析】

本题选自《史通·内篇·覈才》。这是一篇关于史论的论文,作者对前人及同时人的史著进行评价,指出他们各自拘泥于时代而不能尽抒己意。文章开篇就以傅玄的话作为引子,指出班固《汉书》是后世杰作,而他自己等人的史著却不如班固的《汉书》文辞可观。接着,文章列举了东汉时期史学家们的历史著作,对他们的史学水平进行了批评,认为他们的作品没有达到应有的境界,只是模仿前人的史学著作。最后,作者以感叹的形式,总结了历史上史学家们因拘泥于时代而不能尽抒己意的悲剧,指出这一弊端已经延续了很久。文章结构谨严,论点明确有力,语言流畅自然,富有说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