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尼父有言:“文胜质则史。”盖史者当时之文也,然朴散淳销,时移世异,文之与史,较然异辙。故以张衡之文,而不闲于史;以陈寿之史,而不习于文。
其有赋述《两都》,诗裁《八咏》,而能编次汉册,勒成宋典。若斯人者,其流几何?
是以略观近代,有齿迹文章,而兼修史传。其为式也,罗含、谢客宛为歌颂之文,萧绎、江淹直成铭赞之序,温子升尤工复语,卢思道雅好丽词,江总猖獗以沉迷,庾信轻薄而流宕。此其大较也。然向之数子所撰者,盖不过偏记、杂说、小卷、短书而已,犹且乖滥踳驳,一至于斯。而况责之以刊勒一家,弥纶一代,使其始末圆备,表里无咎,盖亦难矣。
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于是沮诵失路,灵均当轴。每西省虚职,东观儜才,凡所拜授,必推文士。遂使握管怀铅,多无铨综之识;连章累牍,罕逢微婉之言。而举俗共以为能,当时莫之敢侮。假令其间有术同彪、峤,才若班、荀,怀独见之明,负不刊之业,而皆取窘于流俗,见嗤于朋党。遂乃哺糟歠醨,俯同妄作,披褐怀王,无由自陈。此管仲所谓“用君子而以小人参之,害霸之道”者也。
诗句
- 昔尼父有言:“文胜质则史。”
- 注释:孔子曾经提到,如果文章过于华丽超过质朴,就会变成史书。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历史记录与文学创作的不同之处,指出了历史的客观性和文学的主观性。
- 盖史者当时之文也,然朴散淳销,时移世异,文之与史,较然异辙。
- 注释:史书是当时的文字记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文字和历史之间产生了差异。
- 赏析:这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记录和文学作品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即两者虽然都源于文字,但它们的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却有所不同。
- 其有赋述《两都》,诗裁《八咏》,而能编次汉册,勒成宋典。若斯人者,其流几何?
- 注释:有些人能够编写并完成《两都赋》等作品,同时还能整理汉代的典籍,编纂成宋朝的典章制度。这些人的流派是什么样的?
- 赏析: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暗示着那些能够跨越文学和史学领域的人物是非常罕见的,他们的贡献是值得尊敬的。
- 是以略观近代,有齿迹文章,而兼修史传。其为式也,罗含、谢客宛为歌颂之文,萧绎、江淹直成铭赞之序,温子升尤工复语,卢思道雅好丽词,江总猖獗以沉迷,庾信轻薄而流宕。此其大较也。
- 注释:因此,从近期的历史来看,有些作者既写文章又研究历史。他们的作品风格大致如下:罗含、谢灵运等人创作颂诗,萧衍、江淹创作铭文赞序,温子升擅长复句,卢思道喜好华丽词语,江总行为放纵沉迷,庾信轻浮流荡。
- 赏析:这段描述了近代一些文人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展示了他们在文学和历史研究方面的成就和影响。
- 然向之数子所撰者,盖不过偏记、杂说、小卷、短书而已,犹且乖滥踳驳,一至于斯。而况责之以刊勒一家,弥纶一代,使其始末圆备,表里无咎,盖亦难矣。
- 注释:然而那些先前的几位文人所写的东西,只不过是偏记、杂说、小卷、短书而已,就已经显得混乱不连贯了,更何况要求他们编辑完整的一部作品,使之从头到尾都很完整,表里如一没有错误,这是非常困难的。
- 赏析:这里批评了那些文人在文学和史学方面的成就,指出他们的工作质量并不高,难以满足高质量的要求。
- 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于是沮诵失路,灵均当轴。每西省虚职,东观儜才,凡所拜授,必推文士。
- 注释:但是自从社会重视华丽的言辞和过度的修饰以后,许多有才能的人就失去了方向。每当皇帝任命官员时,总是优先考虑文学家。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倾向和文人的处境,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文学和历史工作的偏见和误解。
- 遂使握管怀铅,多无铨综之识;连章累牍,罕逢微婉之言。而举俗共以为能,当时莫之敢侮。假令其间有术同彪、峤,才若班、荀,怀独见之明,负不刊之业,而皆取窘于流俗,见嗤于朋党。
- 注释:因此导致那些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都缺乏综合判断的能力;连篇累牍地撰写文章,很少有委婉细腻的言辞。然而社会上普遍认为他们是能干的,当时的人们不敢嘲笑他们。假设其中有人像傅玄、傅咸那样有才华,像王彪、傅咸这样有见识,拥有不朽的事业,但却因为不符合世俗的眼光而被排斥在外,遭到朋友的嘲笑。
- 赏析:这段描述了文人在社会中的处境和遭遇,表达了他们对自身才能和社会偏见的无奈和悲哀。
- 遂乃哺糟歠醨,俯同妄作,披褐怀王,无由自陈。此管仲所谓“用君子而以小人参之,害霸之道”者也。
- 注释:因此那些文人只好喝着糟水吃着酸酒,低头做着荒谬的文章,穿着粗布衣服却怀抱王者之心,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管仲所说的“使用君子而让小人参与其中,会危害霸业”。
- 赏析:这句话总结了文人在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揭示了他们的无奈和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