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几原删略《宋史》,时称简要。至如张祎阴受君命,戕贼零陵,乃守道不移,饮鸩而绝。虽古之锄麑义烈,何以加诸?鲍照文宗学府,驰名海内,方于汉代褒、朔之流。事皆阙如,何以申其褒奖?
夫天下善人少而恶人多,其书名竹帛者,盖唯记善而已。故太史公有云:“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年,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废而不载,余甚惧焉。”
即其义也。至如四凶列于《尚书》三叛见于《春秋》,西汉之纪江充、石显,东京之载梁冀、董卓,此皆干纪乱常,存灭兴亡所系。既有关时政,故不可阙书。
但近史所刊,有异于是。至如不才之子,群小之徒,或阴情丑行,或素餐尸禄,其恶不足以曝扬,其罪不足以惩戒,莫不搜其鄙事,聚而为录,不其秽乎?
抑又闻之,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而斗筲之才,何足算也。若《汉传》之有傅宽、靳歙,《蜀志》之有许慈,《宋书》之虞丘进,《魏史》之王幰,若斯数子者,或才非拔萃,或行不逸群,徒以片善取知,微功见识,阙之不足为少,书之唯益其累。而史臣皆责其谱状,征其爵里,课虚成有,裁为列传,不亦烦乎?
诗句:
裴几原删略《宋史》,时称简要。至如张祎阴受君命,戕贼零陵,乃守道不移,饮鸩而绝。
译文:
裴几原删略的《宋史》在当时被形容为简洁明了。然而,张祎却暗中接受了君命,残害了零陵郡,他坚守原则不肯屈服,最后选择了饮鸩自杀。
注释:
- 裴几原:《宋书》作者之一,对《宋书》进行了删略。
- 张祎:历史上的人物,此处指的是因某种原因而选择牺牲的人。
- 君命:指代某个权威人物的命令或决定。
- 零陵郡:地名,位于中国南方。这里用“零陵”象征一个被侵害的地区。
- 守道不移:坚守原则,不肯屈服。
- 饮鸩而绝:比喻以毒攻毒,自寻死路。
诗句:
虽古之锄麑义烈,何以加诸?
译文:
即使是古代那些为了正义而牺牲的鉏麑(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隐士),他们的义举也无法与之相比。
注释:
- 鉏麑: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隐士,因其忠诚和义气而闻名。
- 义烈:指为了正义而英勇牺牲的行为。
- 何以加诸:如何能够与之相比。
诗句:
鲍照文宗学府,驰名海内,方于汉代褒、朔之流。事皆阙如,何以申其褒奖?
译文:
尽管鲍照被誉为文学大师和学府领袖,他的名声遍及海内外,与汉代的文学家班固和司马迁不相上下。可惜的是,这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事迹都未能记载下来,我们又如何能够对他们进行褒奖呢?
注释:
- 鲍照:南朝宋末期杰出的文学家,与谢灵运齐名,被誉为“颜谢”。
- 文宗学府:指代鲍照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地位。
- 驰名海内:形容其名声远扬。
- 汉代:指中国的汉朝时期。
- 褒:赞美、表彰。
- 朔:指班固和司马迁,都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
- 事皆阙如:表示这些重要人物的事迹并未被详细记载。
- 申其褒奖:表达对这些人物的功绩和贡献的认可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