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言或可记,功或可书,而纪阙其文,传亡其事者。何则?始自太上,迄于中古,其间文籍,可得言焉。夫以仲尼之圣也,访诸郯子,始闻少皞之官;叔向之贤也,询彼国侨,载辨黄能之祟。或八元才子,因行父而获传;或五羖大夫,假赵良而见识。则知当时正史,流俗所行,若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书,虞、夏、商、周春秋、梼杌之记,其所缺略者多矣。

既而汲冢所述,方《五经》而有残,马迁所书,比《三传》而多别,裴松补陈寿之阙,谢绰拾沈约之遗,斯又言满五车,事逾三箧者矣。夫记事之体,欲简而且详,疏而不漏。若烦则尽取,省则多捐,此乃忘折中之宜,失均平之理。惟夫博雅君子,知其利害者焉。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史通·内篇·书事第二十九: 这是《史通》中的一篇文章,讨论史书记载的缺失问题。”书事”意指记录事情。
  2. 亦有言或可记,功或可书,而纪阙其文,传亡其事者: 有些事情是值得记载的,有些功绩是可以记述的,但是史书中却遗漏了这些内容,或者在流传过程中丢失了相关事实。
  3. 始自太上,迄于中古: 这是指从太初到中古的历史时期。
  4. 其间文籍: 在这个时期内的文献资料。
  5. 以仲尼之圣也,访诸郯子,始闻少皞之官;叔向之贤也,询彼国侨,载辨黄能之祟: 孔子的圣明使他向郯子询问,才知道了少皞氏的官职,叔向的贤明使他向国侨询问,并了解到了黄能的事迹。
  6. 或八元才子,因行父而获传;或五羖大夫,假赵良而见识: 有的人因为得到八位元才的帮助而得以传扬,有的人通过五只公羊的使者而获得了见识。
  7. 则知当时正史,流俗所行,若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书,虞、夏、商、周春秋、梼杌之记,其所缺略者多矣: 由此可知当时的正史和流行的书籍,就像《三坟》、《五典》、《八索》等书一样,以及虞舜、夏禹、商朝、周朝的《春秋》、梼杌的记载,它们所遗漏和省略的内容非常多。
  8. 既而汲冢所述,方《五经》而有残,马迁所书,比《三传》而多别: 然后发现汲冢所保存的书,虽然有《五经》的痕迹,但已经很残破,司马迁所著的书,虽然比《三传》更加多样,但是也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9. 裴松补陈寿之阙,谢绰拾沈约之遗: 裴松补充了陈寿的记载不足之处,谢绰拾取了沈约遗留下来的资料。
  10. 斯又言满五车,事逾三箧者矣: 这些人的言论像装满五车书一样多,他们的事迹像超过三箱书一样多。
  11. 夫记事之体,欲简而且详,疏而不漏: 编写历史的人应该力求简洁明了,同时又要详尽无遗,既要全面又要不遗漏重要内容。
  12. 若烦则尽取,省则多捐,此乃忘折中之宜,失均平之理: 如果过于繁琐就全部收集,过于简略就大量删减,这是忘记了折衷的适宜性,失去了公平合理的道理。
  13. 惟夫博雅君子,知其利害者焉: 只有博学多才的君子知道这种做法的利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