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乃百职迁除,千官黜免,其可以书名本纪者,盖惟槐鼎而已。故西京撰史,唯编丞相、大夫;东观著书,止列司徒、太尉。而近世自三公以下,一命已上,苟沾厚禄,莫不备书。且一人之身,兼预数职,或加其号而阙其位,或无其实而有其名。赞唱为之口劳,题署由其力倦。具之史牍,夫何足观?其烦三也。

夫人之有传也,盖唯书其邑里而已。其有开国承家,世禄不坠,积仁累德,良弓无改,项籍之先,世为楚将,石建之后,廉谨相承,此则其事尤异,略书于传可也。其失之者,则有父官令长,子秩丞郎,声不著于一乡,行无闻于十室,而乃叙其名位,一二无遗。此实家谍,非关国史。其烦四也。

于是考兹四事,以观今古,足验积习忘返,流宕不归,乖作者之规模,违哲人之准的也。孔子曰:“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其斯之谓矣。

诗句输出:

若乃百职迁除,千官黜免,其可以书名本纪者,盖惟槐鼎而已。故西京撰史,唯编丞相、大夫;东观著书,止列司徒、太尉。而近世自三公以下,一命已上,苟沾厚禄,莫不备书。且一人之身,兼预数职,或加其号而阙其位,或无其实而有其名。赞唱为之口劳,题署由其力倦。具之史牍,夫何足观?其烦三也。    
夫人之有传也,盖唯书其邑里而已。其有开国承家,世禄不坠,积仁累德,良弓无改,项籍之先,世为楚将,石建之后,廉谨相承,此则其事尤异,略书于传可也。其失之者,则有父官令长,子秩丞郎,声不著于一乡,行无闻于十室,而乃叙其名位,一二无遗。此实家谍,非关国史。其烦四也。    
于是考兹四事,以观今古,足验积习忘返,流宕不归,乖作者之规模,违哲人之准的也。孔子曰:“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其斯之谓矣。    

译文输出:

如果官员们被升迁或降职,那么只有那些担任要职的人才会被记载在史书之中,其他的官员则很少被提及。因此,在西京时期撰写历史时,只会编写丞相和大夫的事迹;而在东观时期撰写书籍时,只记录司徒和太尉的事情。到了近现代,从三公以下的官员开始,只要获得厚禄,都会被记载在史书中。有些人同时担任多个职务,有的职位名称被加上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实际权力,有的人虽然没有实际权利却拥有虚名。这样的记述让人感到疲惫,因为他们为了完成这些记述付出了太多的努力。这种记述方式实在不值得一看。这第四点就是繁琐之处。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只需要记录自己的家乡就可以了。对于那些开创基业、继承家业的人来说,他们的名声能够代代相传,他们积累的恩德也能够永续不息。像项羽的祖先曾经担任楚将,而石建的后代廉洁谨慎地继承家业。这些人的情况与那些只是名义上的官员不同,他们的事迹应该被记录下来。如果这些人只是被记名却没有实际的权力,那才是真正的麻烦所在。这第二点就是繁琐之处。    
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观察出从古至今的变化和变迁,这足以证明人们对于习惯的执着已经忘记了回归初心的道理,偏离了作者的本意。孔子曾说:“我们的先辈太粗鲁简单了,虽然他们的文采斐然,但不知如何恰当地表达。”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要面对的问题。    

注释输出:

  1. 若乃百职迁除,千官黜免 - 这里指的是官员们的升迁、降职等变动。
  2. 槐鼎 - 指高位或重要官职。
  3. 西京撰史 - 指古代中国的京城长安时期的史书编写工作。
  4. 丞相、大夫 - 中国古代官职体系中的一个层级。
  5. 司徒、太尉 - 指古代中国朝廷中的两个高级别军事官职。
  6. 家谍 - “家谍”一词可能是指私人的记录或者传记。
  7. 孔子曰:“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 引用自《论语》,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弟子们才华横溢但又显得有些轻率的态度。

赏析输出:

这首诗主要讨论了古代中国史书书写中的一些繁琐问题。诗人通过描述官员升迁降职、个人传记的撰写以及历史记载的方式,揭示了当时史书编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真实记录的期待和追求。此外,诗中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结尾,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历史书写的重视和对学者态度的批评。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古人对于历史的严谨态度和对于历史真实性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历史书写之间的复杂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