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繁艳春城尽,双树慈门忍草生。
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黛消波月空蟾影,歌息梁尘有梵声。
还似钱塘苏小小,只应回首是卿卿。
《真娘墓》
【注释】一株繁艳春城尽,双树慈门忍草生。
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黛消波月空蟾影,歌息梁尘有梵声。
还似钱塘苏小小,只应回首是卿卿。
【赏析】
《真娘墓》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真娘的墓,表达了作者对真娘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一株繁艳春城尽,双树慈门忍草生。”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真娘的美貌与坚韧。繁艳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真娘的墓地则如同一座孤独的岛屿。双棵树木生长在慈门寺附近,暗示着真娘与这个地方有着不解之缘。忍草生长在这里,可能是为了纪念真娘的坚韧与不屈。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更通过对比强调了真娘的独特魅力。
“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这两句诗表达了真娘内心的哀愁与无奈。风吹过,蜡烛熄灭了,象征着真娘的离世;雨中的花朵虽然美丽却很脆弱,象征着真娘的美好却又无法长久维持。这两句诗以风、烛、雨、花等自然元素为载体,形象地描绘出真娘内心的情感世界。
“黛消波月空蟾影,歌息梁尘有梵声。”这两句诗描绘了真娘墓周围的环境。波涛拍打着月亮的影子,仿佛真娘的倩影已经消散;歌声在空荡的寺庙中回荡,似乎在诉说着真娘的故事。这两句诗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来衬托真娘的孤寂与哀伤。
“还似钱塘苏小小,只应回首是卿卿。”这最后一句诗是作者对真娘的深情回忆。钱塘苏小小是唐代的一位美女,她的故事与真娘的墓相似,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真娘的深深怀念之情,也暗示了自己对她的思念与期待。
《真娘墓》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诗歌。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真娘墓地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真娘的深切怀念与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让人不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