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所谓博引前书,网罗不尽也。
《左传》云:宋人逐猰狗,华臣出奔陈。又云:宋公子地有白马,景公夺而朱其尾鬛。地弟辰以肖叛。班《志》书此二事,以为犬马之祸。案《左氏》所载,斯流实繁。如季氏之逆也,由斗鸡而傅介;卫侯之败也,因养鹤以乘轩。曹亡首于获雁,郑弑萌于解鼋。郄至夺而家灭,华元杀羊而卒奔。此亦白黑之祥,羽毛之孽,何独舍而不论,唯征犬马而已。此所谓兼采《左氏》,遗逸甚多也。
案《太史公书》自《春秋》以前,所有国家灾眚,贤哲占侯,皆出于《左氏》、《国语》者也。今班《志》所引,上自周之幽厉,下终鲁之定、哀,而不云《国语》,唯称史记,岂非忘本徇末,逐近弃远者乎?此所谓屡举旧事,不知所出也。
所定多目,凡二十种。但其失既众,不可殚论。故每日之中,或举一事。庶触类而长,他皆可知。又案斯志之作也。本欲明吉凶,释休咎,惩恶劝善,以戒将来。至如春秋已还,汉代而往,其间日蚀、地震、石陨、山崩、雨雹、雨鱼、大旱、大水、犬豕为祸,桃李冬花,多直叙其灾,而不言其应。此乃鲁史之《春秋》、《汉书》之帝纪耳,何用复编之于此志哉!昔班叔皮云:司马迁叙相如则举其郡县,著其字。萧、曹、陈平之属,仲舒并时之人,不记其字,或县而不郡,盖有所未暇也。若孟坚此《志》,错谬殊多,岂亦刊削未周者邪?不然,何脱略之甚也。亦有穿凿成文,强生异义。如蜮之惑,麋之为迷,陨五石者,齐五子之征。溃七山者,汉七国之象。叔服会葬,郕伯来奔,亢阳所以成妖,郑易许田,鲁谋莱国,食苗所以为祸。诸如此比,其类弘多。徒有解释,无足观采。知音君子,幸为详焉。
诗句:
《史通·外篇·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中,首先指出的是博引前书网罗不尽的问题。引用《左传》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宋人逐猰狗和宋公子地有白马被景公夺而朱其尾鬛的事件,都被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然而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中仅提及这两个事件,却忽略了更多相关的信息,这种对事件的选择性报道导致了信息的不完整。
译文:
《史通·外篇·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中指出了司马迁在编写《汉书·五行志》时存在的错误,即对前书的引用不够全面,导致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例如,他只提到了春秋时期发生的两个事件,而没有提到其他相关的信息,这种做法使得读者无法全面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批评点,包括引用《左氏》与《国语》时存在的问题、叙事乖理、释灾多滥以及古学不精等。其中,“所定多目,凡二十种”说明了《汉书·五行志》中包含了大量的分类和条目。
赏析:
通过对《汉书·五行志》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部作品虽然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班固在处理历史事件的描述上过于简略,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选择性报道的现象,这无疑会影响我们对历史的全面理解。同时,书中也存在一定的逻辑混乱和解释上的偏差,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汉书·五行志》作为汉代的重要史书之一,对于后世的文化研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启示。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这类历史文献的研究和解读,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