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释“厥咎舒,厥罚恒燠”,以为其政弛慢,失在舒缓,故罚之以燠,冬而亡冰。寻其解《春秋》之无冰也,皆主内失黎庶,外失诸侯,不事诛赏,不明善恶,蛮夷猾夏,天子不能讨,大夫擅权,邦君不敢制。若斯而已矣。次至武帝元狩六年冬,亡冰,而云先是遣卫、霍二将军穷追单于,斩首十余万级归,而大行庆赏。上又闵悔勤劳,遣使巡行天下,存赐鳏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在所。郡国有以为便宜者,上丞相、御史以闻。于是天下咸喜。案汉帝其武功文德也如彼,其先猛后宽也如此,岂是有懦弱凌迟之失,而无刑罚戡定之功哉!

何得苟以无冰示灾,便谓与昔人同罪。矛盾自已,始末相违,岂其甚邪?此所谓轻持善政,用配妖祸也。

《志》云:孝昭元凤三年,太山有大石立。眭孟以为当有庶人为天子者。京房《易传》云:“太山之石颠而下,圣人受命人君虏。”又曰:石立于山,同姓为天下雄。案此当是孝宣皇帝即位之祥也。宣帝出自闾阎,坐登扆极,所谓庶人受命者也。以曾孙血属,上纂皇统,所谓同姓雄者。昌邑见废,谪君远方,所谓人君虏者也。班《书》载此征祥,虽具有剖析,而求诸后应,曾不缕陈。叙事之宜,岂其若斯?苟文有所阙,则何以载言者哉?此所谓但伸解释,不显符应也。

《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解读
解析汉史中神秘预言与历史事件关系

  1. 引用不当分析
  • 原文与现代理解差异
  • 对“厥咎舒,厥罚恒燠”解释
  • 武帝时期无冰现象原因
  1. 叙事逻辑性探讨
  • “无冰示灾”与现实不符
  • 眭孟预言与孝昭帝即位关联
  • 班氏著志中叙事连贯性
  1. 释灾多滥问题识别
  • 迷信色彩与政治目的
  • 《易传》解释与实际不符
  • 班氏对古学研究态度
  1. 古学不精问题剖析
  • 班氏著作中存在疏漏
  • 古代文献解读难点
  • 班氏与前人对比研究
  1. 结论与启示总结
  • 对班氏《五行志》综合评价
  • 班氏著作在史学上贡献
  • 班氏思想对后代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