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云:《左氏》襄公二十九年,晋女齐语智伯曰:齐高子容、宋司徒皆将不免。子容专,司徒侈,皆亡家之主也。专者速及,侈则将以力毙。九月,高子出奔北燕,所载至此,更无他说。案《左氏》昭公二十年,宋司徒奔陈。而班氏探诸本传,直写片言。阅彼全书,唯征半事。遂令学者疑丘明之说,有是有非;女齐之言,或得或失。此所谓虚编古语,讨事不终也。
《志》云:成帝于鸿嘉、永始之载,好为微行,置私田于民间。谷永谏曰:诸侯梦得田,占为失国。而况王蓄私田财物,为庶人之事乎。已下弗云成帝意悛与不悛,谷永言效与不效。谏词虽具,诸事阙如。此所谓直引时谈,竟无它述者也。
其述庶征之恒寒也,先云釐公十年冬,大雨雹。随载刘向之占,次云《公羊经》曰“大雨雹”,续书董生之解。案《公羊经》所说,与上奚殊?而再列其辞,俱云“大雨雹”而已。又此科始言大雪与雹,继言殒霜杀草,起自春秋,讫乎汉代。其事既尽,乃重叙雹灾。分散相离,断绝无趣。夫同是一类,而限成二条。
诗句:
《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
《志》云:《左氏》襄公二十九年,晋女齐语智伯曰:齐高子容、宋司徒皆将不免。子容专,司徒侈,皆亡家之主也。专者速及,侈则将以力毙。九月,高子出奔北燕,所载至此,更无他说。案《左氏》昭公二十年,宋司徒奔陈。
译文:
《史记》记载,在鲁国春秋时期,齐国的齐女对智伯说: “齐国的高子容和宋国的司徒都将会遭受不幸。” 高子容过于专断,司徒奢侈过度,他们都是国家的灭亡者。专断容易招致灾难,而奢侈则可能导致国家覆灭。到了九月,高子只好逃亡到北方的燕国,他的行囊中没有其他的财物。根据《左传》记载,鲁国的昭公二十年,宋国的司徒逃亡到陈国。
注释:
- 《史记》: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 《左氏》:指《左传》,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左传》以叙述事件为主,并评论历史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中国四大史书之一。
- 《志》:古代的一种官修史书,记录了历代帝王的言行举止以及各种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 襄公二十九年: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01年)-襄公元年(公元前598年),共二十九年。
- 晋国:古国名,位于今山西、河南一带。
- 齐女:齐国的女子。
- 智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智家之主。
- 高子容:齐女所指的高子容,即齐国的太子。
- 司徒:官职名称,掌管土地和人民的官员。
- 宋司徒:指的是宋国的司徒一职,具体人名不详。
- 梦得田:古代一种占验方式,通过梦境来预示吉凶。
- 诸侯梦得田,占为失国:古代的一种迷信说法,认为梦见得到土地的人会失去国家的稳定。
- 诸侯:这里指的是各国的国君。
- 私田:私有的土地,通常由地主或贵族拥有。
- 谷永:汉代的谏臣,曾任谏议大夫等职。
- 鸿嘉、永始之载:汉朝的皇帝刘贺在位时,其年号分别为鸿嘉、永始。
- 微行:指皇帝私下出行视察民情的行为。
- 谷永谏:指谷永向皇帝提出劝谏。
- 诸侯梦得田,占为失国:比喻政治上的不稳定和混乱。
- 诸侯:这里指的是各国的国君。
- 诸侯梦得田,占为失国:比喻政治上的不稳定和混乱。
- 私田:指私人所有的土地。
- 董生:指董仲舒,东汉时期的著名儒家学者。
- 公羊经:《春秋》的一种注解书,由春秋时期的公羊派学者所撰。
- 大雪与雹:指冬天降下的大雪和冰雹。
- 殒霜杀草:指冬天降下的霜冻杀死植物。
- 起自春秋,讫乎汉代:从春秋时期开始,一直到汉朝结束。
- 事既尽:事情已经结束了。
- 分散相离:形容事物之间没有关联,各自独立存在。
- 断绝无趣:形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没有任何趣味。
- 同是一类:指相同的类别。
- 同时限成二条:同时限制在同一类别下的两个条目。
赏析:
这段文字是对《汉书·五行志》中关于“恒寒”条目的详细解释和阐述。作者首先提到了两个不同的年份,分别对应着两个不同的条目。然后,作者对这两个条目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阐述,包括它们的来源、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在阐述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引证和例子,使得解释更加清晰明了。此外,作者还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分析,揭示了这些条目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整体而言,这段文字是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挖掘和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