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著志,牴牾者多。在于《五行》,芜累尤甚。今辄条其错缪,定为四科:一曰引书失宜,二曰叙事乖理,三曰释灾多滥,四曰古学不精。又于四科之中,疏为杂目,类聚区分,编之如后。

第一科引书失宜者,其流有四:一曰史记、《左氏》,交错相并;二曰《春秋》、史记,杂乱难别;三曰屡举《春秋》,言无定体;四曰书名去取,所记不同。

其志叙言之不从也,先称史记周单襄公告鲁成公曰,晋将有乱。又称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语,欲为卿。案宣公六年,自《左传》所载也。夫上论单襄,则持史记以标首;下列曼满,则遗《左氏》而无言。遂令读者疑此宣公,亦出史记;而不云鲁后,莫定何邦。是非难悟,进退无准。此所谓史记、《左氏》交错相亻并也。

【诗句】班氏著志,牴牾者多。在于《五行》,芜累尤甚。今辄条其错缪,定为四科:一曰引书失宜,二曰叙事乖理,三曰释灾多滥,四曰古学不精。又于四科之中,疏为杂目,类聚区分,编之如后。
【译文】班固在撰写《汉书·五行志》时,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错误。这些错误尤其出现在《五行志》中,芜乱不堪。现在我将列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把它们分为四个类别:第一个是引用书籍不当;第二个是叙述事件不合逻辑;第三个是解释灾异过于泛滥;第四个是古代学术没有研究透彻。在这四个类别中,我又将其细分为几个小的分类,并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了归类,整理成文。
【注释】1. 班氏著志:指班固所著的《汉书》中的《五行志》。

  1. 牴牾:冲突、矛盾,此处指书中出现的矛盾和错误。
  2. 于《五行》:指关于《五行》的内容。
  3. 芜累:杂乱、累积,此处形容《五行志》内容混乱。
  4. 今辄条其错缪:我决定列出其中的错误进行纠正。
  5. 定为四科:将错误的四个方面分别命名。
  6. 引书失宜:引用的书籍不适合或不正确。
  7. 叙事乖理:叙述事情不符合逻辑。
  8. 释灾多滥:对灾异的解释过于泛滥。
  9. 古学不精:古代的学术没有深入研究透彻。
  10. 疏为杂目:将错误的方面细分出来作为一个个小的分类。
  11. 类聚区分:将不同类型的事情进行归类和区别。
  12. 编之如后:将这些分类整理成文,放在后面。

【赏析】本诗主要讲述了班固在撰写《汉书·五行志》时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包括引用书籍不当、叙述事件不合逻辑、解释灾异过于泛滥以及研究古代学术不深入等。作者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提出了四条建议来帮助改正这些错误,分别是:引书要适宜,叙述要合逻辑,解释灾异要适度,研究古代学术要深入。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值得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