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珍,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黄帝内经 · 灵枢 · 经脉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译文:如果这个经络发生病变,就会出现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等症状。病情严重时,会厌恶与人和火接触,听到木声就会惊恐不安,心中想要跳动,独自关闭门窗居住。甚至会出现想要登上高处唱歌,扔掉衣服奔跑,贲响腹胀等现象,这是由于足厥阴肝经的病变引起的。

注释:是动则病:是说当这个经络发生病变时会出现的症状。

洒洒振寒:形容身体感到寒冷。

善呻:形容喜欢呻吟。

数欠:形容频繁地打哈欠。

颜黑:面色发黑。

病至则恶人与火:病情严重时,会厌恶与人和火接触。

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听到木声就会惊恐不安。

心欲动:心中想要跳动。

独闭户塞牖而处:独自关闭门窗居住。

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甚至会出现想要登上高处唱歌,扔掉衣服奔跑,贲响腹胀等现象。

是为骭厥:这是由于足厥阴肝经的病变引起的。

骭厥:指足厥阴肝经的病变引起的病症。

是主血所生病者:是说这个经络主管血液所发生的疾病。

狂疟:狂躁的疟疾。

温淫:温热的侵袭。

汗出:出汗。

鼽衄:鼻子出血。

口喎:口角歪斜。

唇珍:嘴唇肿胀。

颈肿:颈部肿胀。

喉痹:喉咙肿痛。

大腹水肿:腹部肿胀。

膝膑肿痛:膝盖和小腿肿胀疼痛。

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沿着胸部、乳房、气街、大腿外侧、伏兔穴、足胫外侧都感到疼痛。

中趾不用:中趾不能正常使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如果这个经络气血旺盛,那么身体前面都会发热,如果有余于胃,就会食欲增加,容易饥饿,小便颜色偏黄。

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如果这个经络气血不足,那么身体前面都会感觉寒冷发抖,如果胃中寒气过盛,就会胀满不适。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泻治、补治、清热、温里、留针、艾灸等治疗。如果不盛不虚,可以根据经络辨证取穴进行治疗。

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如果这个经络气血旺盛,那么寸口脉象大于人迎脉象;如果气血虚弱,那么寸口脉象小于人迎脉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