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这首诗是关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的一段文字,主要讲述了经脉的作用和重要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    

【注释】这是雷公向黄帝询问有关禁脉(即经络)的话题,并希望了解针刺的原理和方法。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注释】黄帝回答说,人在出生时首先形成精气,精气成熟后产生脑髓,骨作为支柱,脉起到营养作用,肌肉结实如墙壁,皮肤坚硬毛发生长,饮食的谷物进入胃腑后,血脉畅通,血气运行。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    

【注释】雷公接着问道,他希望能听到关于经脉的起源。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注释】黄帝解释说,经脉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决定生死,处理各种疾病,调整体内气血的虚实平衡,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注释】这是描述肺手太阴经脉的走向和分布情况,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沿着胃口上升至膈膜,属于肺部,然后从肺系横过腋下,沿着手臂内侧上行,经过前臂骨下方的凹陷处进入寸口,再沿鱼际向上行至大拇指尖端的分支,以及从手腕后直接伸出到达食指内侧的分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注释】如果这条经脉发生了变动,就会导致肺胀满、膨胀和喘息咳嗽等病症,严重的还会出现胸痛和手厥的症状。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注释】肺经主治的疾病有咳嗽、呼吸急促、口渴、烦躁不安、胸部满闷、手臂内侧前缘疼痛以及厥冷等症状,手掌心发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注释】如果经气过于旺盛,就会导致肩背发凉、身体发寒、出汗过多甚至引起中风、小便频繁而欠解等现象;如果经气虚弱,就会出现肩背部疼痛、气短不足、呼吸短促、尿液颜色变化等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