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痏,无使邪气得入。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脉实者,深刺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
刺诸痛者,其脉皆实。故曰: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病生于头者,头重;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
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
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痒者阳也,浅刺之。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
<p>诗句:<br>
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
,疾按其痏,无使邪气得入。
译文:
要治疗疾病,必须找准穴位进行治疗。如果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深刺;如果病情较轻,则进行浅刺,以调养气血。同时,要迅速按压痛点,以防止邪气再次侵入身体。
诗句:
刺诸痛者,其脉皆实。故曰: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
译文:
所有疼痛的症状,都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因此,从腰部以上的疼痛,可以通过手部和头部的经络进行治疗;而从腰部以下的疼痛,则可以通过脚部和腿部的经络进行治疗。
诗句: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译文:
对于不同的部位,治疗方法也不同。对于在上部的疾病,可以从下部进行治疗;对于在下部的疾病,可以从上部进行治疗;对于在头部的疾病,可以从脚下进行治疗;对于在腰部的疾病,则可以从膝盖周围进行治疗。
诗句:
病生于头者,头重;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
译文:
当疾病出现在头部时,会感到头部沉重;当疾病出现在手臂时,会感到手臂沉重;当疾病出现在足部时,会感到足部沉重。治疗疾病时,应首先针对疾病出现的部位进行针灸治疗。
诗句:
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
译文:
春季阳气升发,故针刺时要选择具有疏理气血功效的穴位,如“曲池”、“合谷”等。夏季阴气旺盛,故针刺时要选择能够增强阴气的穴位,如“三阴交”、“太溪”等。秋季阴气内收,故针刺时要选择能够滋阴润燥的穴位,如“肺俞”、“脾俞”等。冬季阳气内藏,故针刺时要选择能够温阳散寒的穴位,如“命门”、“关元”等。针对不同季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诗句:
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
译文:
对于体型肥胖的人来说,应选择在冬季进行治疗;而对于体型消瘦的人来说,应选择在夏季进行治疗。这是因为在冬季和夏季,人体的能量消耗相对较少,此时针灸治疗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调理气血的作用。当然,具体的治疗方法还需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实际情况而定。
诗句:
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
译文:
疼痛是阴症的表现之一,但用手按压却无法感受到疼痛的情况也是阴证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深刺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是因为深刺可以刺激到较深层的组织和器官,从而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
诗句:
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痒者阳也,浅刺之。
译文:
对于在上部的疾病,应该采用阳治之法进行治疗;而对于在下部的疾病,则应该采用阴治之法进行治疗。此外,对于瘙痒等症状,也应使用阳治之法进行针刺。这是因为瘙痒属于阳性症状之一,通过阳治可以有效缓解瘙痒症状。
诗句:
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
译文:
对于先出现阴性症状的疾病,应先治疗阴证,然后再治疗阳证;对于先出现阳性症状的疾病,应先治疗阳证,然后再治疗阴证。这是因为阴阳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先处理好了阴证或阳证,才能更好地治疗其他相关症状。
唐代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终始》释义-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