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而取,上气和乃止。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三盛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而取之,上气和乃止。所以日二取之者,阳明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
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如是者不开,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淫于中,五脏内伤。如此者因而灸之,则变易而为他病矣。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
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

黄帝内经 · 灵枢 · 终始

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而取,上气和乃止。

【注释】脉口:脉搏跳动的部位,此处指手太阴肺经的寸口;一盛:指脉象出现“一”个盛衰的变化;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是指针刺足厥阴心包经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二补一泻,日一取之:是指隔一天针刺一次;必切而验之:是指针刺时要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疏而取:是指针刺时要注意疏通经络。

译文:当脉象在肺经上出现一个盛衰变化时,可针刺足厥阴经上的穴点以补足少阳经的穴点,如此交替进行,每日针刺一次,必须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并注意疏通经络,待其脉象恢复正常后即可停止针刺。

【赏析】本段主要讲述了根据脉象的变化来选择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强调了针刺要结合具体的病情和脉象变化来进行,不可随意乱刺。同时也指出了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而取之,上气和乃止。
【注释】脉口二盛:指的是脉象在心经上出现了两个盛衰的变化;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是指针刺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是指隔两天针刺一次;必切而验之:是指针刺时要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疏而取之:是指针刺时要注意疏通经络。
译文:当脉象在心经上出现两个盛衰变化时,可针刺足少阴经上的穴点以补足太阳经的穴点,如此交替进行,每隔两天针刺一次,必须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并注意疏通经络,待其脉象恢复正常后即可停止针刺。
【赏析】本段主要讲述了根据脉象的变化来选择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强调了针刺要结合具体的病情和脉象变化来进行,不可随意乱刺。同时也指出了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脉口三盛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而取之,上气和乃止。
【注释】脉口三盛:指的是脉象在脾经上出现了三个盛衰的变化;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是指针刺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二补一泻,日二取之:是指每隔一天针刺一次;必切而验之:是指针刺时要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疏而取之:是指针刺时要注意疏通经络。
译文:当脉象在脾经上出现三个盛衰变化时,可针刺足太阴经上的穴点以补足阳明经的穴点,如此交替进行,每天针刺两次,必须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并注意疏通经络,待其脉象恢复正常后即可停止针刺。
【赏析】本段主要讲述了根据脉象的变化来选择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强调了针刺要结合具体的病情和脉象变化来进行,不可随意乱刺。同时也指出了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所以日二取之者,阳明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
【注释】所以:因此;日二取之者:指每天针刺两次的方法;阳明主胃:阳明是六腑之一,主管胃的功能;大富于谷气:指胃部功能旺盛,能容纳和消化大量的谷物;故可日二取之也:因为胃部功能旺盛,所以可以进行每天两次的针刺治疗。
译文:之所以采用每天两次的针刺方法是因为阳明主胃,胃的功能旺盛,能容纳和消化大量的谷物。
【赏析】本段主要阐述了为什么可以采用每天两次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强调了胃部功能旺盛,可以容纳和消化大量的谷物,是每天两次针刺治疗的基础。同时,也提醒医生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充分考虑病人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如是者不开,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淫于中,五脏内伤。如此者因而灸之,则变易而为他病矣。
【注释】人迎、脉口:都是指诊脉的部位;俱盛三倍以上:指的是脉象在人迎和脉口上出现三个以上的盛衰变化;命曰:称呼或名号;阴阳俱溢:指的是阴阳之气都过盛;不开:不能通畅;血脉闭塞:血脉受到阻碍;不通;气无所行:气机运行不畅;流淫于中:邪气侵入人体内部,影响脏腑功能;五脏内伤:指五脏功能受到影响;变易:指病情发生变化;他病:其他病症。
译文:如果人迎脉和寸口脉同时出现三个以上的盛衰变化,被称为“阴阳俱盛”,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邪气侵入体内影响脏腑功能,从而引发其他疾病。
【赏析】本段主要讲述了过度的阴阳失衡对身体的危害以及如何通过针灸治疗来调和阴阳平衡。强调了针灸治疗的重要性和针对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声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
【注释】刺之道:指针灸治疗的方法;气调而止:指的是针灸时要调节好气血使之正常运行;补阴泻阳:指的是根据阴阳理论进行补泻法的治疗;音声益彰:声音更加洪亮有力;耳聋聪:听觉更加敏锐;反此者:指违背这些原则的治疗方法;血气不行:指气血运行不畅;耳不聪,目不明:形容人的听觉和视觉功能受到影响。
译文:正确的针灸治疗应该遵循气血运行的原则,通过补阴泻阳的方法使气机流畅、气血调和。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进行治疗,就会出现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导致人的听觉和视觉功能受到影响。
【赏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针灸治疗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强调了针灸治疗要注重调和气血、畅通气机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医生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