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愿闻淫邪泮衍,奈何?歧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气淫于府,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
黄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歧伯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写之,立已。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邱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邱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拜起;客于胞,则梦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的逐句解读,包括译文、注释及赏析。

  1. 诗句翻译:黄帝曰:“愿闻淫邪泮衍,奈何?”歧伯回答说:“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

  2. 译文解析:黄帝询问如何区分淫邪引起的梦境和正常梦境。歧伯解释说,当邪气侵入人体后,没有固定的地方,反而侵入内脏,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无法安定,与营卫之气同行,与魂魄一起飞扬,使人无法安稳入睡,并产生喜梦。

  3. 注释说明:在这句话中,“正邪”指的是外界的不正之气或疾病因素,“淫邪”则是指这些邪气过于旺盛,超出了人体的承受能力。“泮衍”意为扩散或蔓延,“未定舍”表示没有固定的位置,“反淫于脏”说明邪气侵入了脏腑内部。“不得定处”表示这些邪气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与营卫俱行”指的是邪气与人体的气血运行相互影响。“魂魄飞扬”形象地描绘了邪气扰乱心神,使人感到不安。“卧不得安”描述了由于梦境的影响,使得患者难以入睡。最后,“喜梦”表明这种梦境通常是令人愉快的,可能是因为患者在梦中能够逃避现实的压力或恐惧。

  4. 赏析讨论:这首诗反映了中医理论中关于疾病对人体心理和生理影响的深刻理解。通过分析淫邪如何干扰脏腑的功能,岐伯揭示了睡眠障碍背后的病理机制。这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医学的临床实践,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尤其是在处理焦虑、压力等现代生活常见心理问题时。此外,这首诗也强调了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调养身心,预防疾病的发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