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黄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府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少阳之人,多阳而少阴,经小而脉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
诗句: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译文: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注释:
- 阴阳和平:指的是人体阴阳之气平衡,没有偏颇。
- 居处安静:指的是居住的地方安静,没有嘈杂。
- 无为惧惧:指的是不做过多的担忧和恐惧。
- 无为欣欣:指的是不做过度的欢喜和兴奋。
- 婉然从物:指的是顺从事物的发展变化。
- 或与不争:指的是不强求,愿意与事物和平共处。
- 与时变化:指的是随时间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状态。
- 尊则谦谦:指的是尊重他人的同时,保持谦虚的态度。
- 谭而不治:指的是不刻意去治疗,而是顺其自然。
- 至治:指的是达到了最好的治理状态。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阴阳和平之人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以及他们对待世界和自身的态度。通过描述这种人的平和、从容和顺应自然,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适用于现代社会,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