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持针纵舍,余未得其意也。歧伯曰: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先知虚实而行疾徐。左手执骨,右手循之。无与肉果。泻欲端以正,补入闭肤。辅针导气,邪得淫逸,真气得居。
黄帝曰:扞皮开腠理奈何?歧伯曰:因其分肉,左别其肤,微内而徐端之,适神不散,邪气得去。
黄帝问于歧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歧伯答曰:以候五脏。
黄帝曰:候之奈何?歧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

诗句

黄帝曰:持针纵舍,余未得其意也。
歧伯曰: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先知虚实而行疾徐。左手执骨,右手循之。无与肉果。泻欲端以正,补入闭肤。辅针导气,邪得淫逸,真气得居。
黄帝曰:扞皮开腠理奈何?
歧伯曰:因其分肉,左别其肤,微内而徐端之,适神不散,邪气得去。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掌握针刺的技巧,我还没完全领会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说:“掌握针刺技巧,要端正其针,安静其心。在行针之前先了解患者虚实,再决定用急刺还是缓刺。左手拿住患者骨骼部位,右手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旋转,不要用力按压肌肉。施泻手法时,要求针尖对准穴位准确无误,同时注意针身要直;补法则是将针插入肌肤之下,使真气得以进入穴位。辅助针刺时,引导气血流通,使邪气得到宣泄,真气得到充实。”
黄帝说:“如何打开肌肉和皮肤的通道?”
岐伯回答说:“要根据患者的局部肌肉情况来打开皮肤通道。在治疗时,左手按住患者骨骼,右手顺着肌肉的方向轻轻旋转,不要用力按压肌肉。施泻手法时,要求针尖对准穴位准确无误,同时注意针身要直;补法则是把针插入肌肤之下,使真气得以进入穴位。在辅助针刺过程中,要引导气血流通,使邪气得以宣泄,真气得到充实。”

注释

  •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这里指代了中医学说的创始人岐伯。
  • 歧伯:岐伯是黄帝时期的著名医学家,被尊称为“医祖”。
  • 持针:指的是使用针进行治疗的动作或过程。
  • 纵舍:即进退的意思。
  • 知虚实:指的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判断病情的虚实。
  • 疾徐:即迅速与缓慢的区别。
  • 左手执骨:用左手握住患者骨骼部位。
  • 右手循之:用右手顺着肌肉的方向轻轻旋转。
  • 无与肉果:没有用力按压肌肉。
  • 泻欲端以正:要求针尖对准穴位准确无误。
  • 补入闭肤:将针插入肌肤之下。
  • 辅针导气:辅助针灸的过程。
  • 邪得淫逸:邪气得到宣泄。
  • 真气得居:真气得到充实。
  • 扞皮开腠理:打开皮肤通道。
  • 机关之室:比喻身体的要害部位。
  •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五个主要脏器。
  • 候之:观察。
  • 留于两肘:指邪气滞留在手臂的肘部。
  • 留于两腋:指邪气滞留在腋下。
  • 留于两髀:指邪气滞留在大腿两侧。
  • 留于两腘:指邪气滞留在膝盖后的腘窝处。
  • 机关不得屈伸:说明关节不能正常活动。
  • 故病挛:因此会导致肢体拘挛的症状。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中医中关于针刺技术的关键步骤和原则。岐伯在回答黄帝的提问时详细阐述了针刺的准备工作、执行过程及注意事项,强调了针刺的准确性和温和性对于疗效的重要性。这首诗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精细性和对患者个体差异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医疗实践中对患者身心状态的细致观察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