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牛何处去,耕彼西阳城。
叔闲修农具,直者伴我耕。
【注释】:
漫歌八曲,其一(《古诗十九首》):指《古诗十九首》中第一首《行行重行行》。
将牛何处去,耕彼西阳城:将,率领。何,何往。处,居处。将,带领。西阳城,地名。在陕西渭南市北郊。
叔闲:伯乐之孙。伯乐是春秋时有名的相马专家,善于发现千里马。叔闲是伯乐的孙子。修农具:准备农具。直者伴我耕:直,正直的人;直者,正直的人,即有德行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伯乐为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伯乐善相马,相传他看到一匹拉着盐车的老马,便断定它腹中有宝,于是请人剖开马腹,发现了一匹未被发现过的骏马。伯乐因能识别千里马而名满天下,后常用“伯乐”来比喻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人。
诗中的伯乐指的是伯乐之孙叔闲。《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少游学诸侯,年老通五经,乃从齐、梁客游于田氏之家。”可见叔闲是齐国人,且曾游历列国,故称“西阳城”。西阳城在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西南。据《汉书·艺文志》载“《战国策》三十三篇”,可知此诗所写故事当属战国时期。
“将牛何处去”是说,叔闲带着牛要到哪里去?牛是他的财产之一,也是他谋生的手段,当然要带在身边。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式,表明他的心迹:他要继续从事农业劳动。因为只有从事农业劳动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这就把诗人对叔闲的同情之情推向了高潮。
第三句“耕彼西阳城”承接上句,表明叔闲要去耕西阳城。西阳城在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是当时秦国的都城所在地。
第四句“叔闲修农具”承上启下,表明叔闲要去做农活了。“修”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修理农具;二是指亲自动手干起农活来了。这一句是全诗意脉所在,是诗人的点睛之笔,既表明了叔闲要去耕田的打算,又表现了他对农事的重视。
第五句“直者伴我耕”是说,正直的人跟我一起耕地吧!这句中的“直者”,指那些有德行的人,即正直的人,也就是有才能的人。这一句是全诗的最后一句,是诗人的收束之笔,也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借“将牛何处去”这一反问句式,表达了对伯乐之孙叔闲的同情之情;接着,诗人又通过“耕彼西阳城”“修农具”“伴我耕”等句子,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倾向:愿与叔闲一样,做一名农民,过一种勤劳朴实的生活。这既显示了诗人的思想境界,又表明了诗人对伯乐之孙叔闲的关心和同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