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家郎亭下,复在樊水边。
去郭五六里,扁舟到门前。
山竹绕茅舍,庭中有寒泉。
西边双石峰,引望堪忘年。
四邻皆渔父,近渚多闲田。
且欲学耕钓,于斯求老焉。
这首诗的原文是:“樊上漫作,复在樊水边。去郭五六里,扁舟到门前。山竹绕茅舍,庭中有寒泉。西边双石峰,引望堪忘年。四邻皆渔父,近渚多闲田。且欲学耕钓,于斯求老焉。”
译文:我在这里漫无目的地写诗,又回到了樊水的岸边。离开村庄大约有五六里地,乘船到达了我的家门口。山里的竹子环绕着茅屋,庭院里有清凉的泉水。西边有两座小石山,可以让人放眼远看,忘却岁月。周围的邻居都是打鱼的人,靠近湖边有许多空闲的土地。我想学习耕种和钓鱼,就在这地方寻求我的晚年生活。
注释:樊上(fán shàng):樊水上。漫作:《文选》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刘禹锡尝游樊川,为诗曰:‘一泓清浅浸菰蒲,千尺阴阴结翠蒲。’人谓之‘樊上之咏’。”这里泛指游览、游玩。复:又。樊水:樊水河,在河南省南阳县西。去郭:离开城郊。五六里:形容距离不远。门:指家门。山竹:指山中的竹子。绕:环绕。茅舍:简陋的房屋。寒泉:清凉的泉水。西边:指西边的山峰。双石峰:两座小石山。引望:指远眺。堪忘年:足以让人忘却年龄。四邻:周围邻居。渔父:打鱼的人。闲田:空闲的田地。且欲:想要。于斯:这地方。斯:代指樊上或樊水一带。求老焉:在这里寻求我的晚年。焉:助词,用在句末,表示陈述语气。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樊水上游玩时所写。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樊水河畔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他既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也反映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通过描写樊水河边的自然美景和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