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局部具体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二句写登亭时的情景,三、四句写亭中饮酒的情境,五、六句写酒后畅谈的情境,七八句写登临览眺的情境,最后两句写赠诗给友人的情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深沉。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诗人在酷暑时节来到这里登上了这座高高的亭子。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诗人站在亭上举目远望,只见眼前一片萧瑟的景象,似乎已经过了秋天。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此时亭主正好无事可做,于是便端着酒请诗人喝酒。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诗人和亭主坐在一起没有拘谨之感,彼此之间没有隔阂,诗人并不因为自己喝得酩酊大醉而感到遗憾。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诗人在饮酒时吟诵诗句,但是没有人听,也没有人惊扰他,这使他更加高兴。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诗人不时地抬头眺望远方,放眼望去,只觉得眼前一片渺茫,好像天地相连。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诗人感叹自己不能像古代贤人那样保持自己的名节和地位,而只能每天生活在灾难之中,过着忧患的生活。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诗人希望友人能够诵读这首诗的内容,让那些迷惑不解的人听到后能有所感悟,不要像自己一样终日忧虑烦恼。

【答案】

译文:

夏天时节正热,我来到这座高大的亭子里。

我靠在栏杆边还没有休息片刻,忽然间仿佛秋天的凉气扑面吹来。

主人既然没有什么事干,就端着酒来和我一起痛饮。

我们坐在亭中互相交谈,哪里会因为喝醉了酒而感到遗憾呢?

我唱起歌声来没有谁会听见,胡乱地说些话也不会惊动别人。

有时我又抬头远望,觉得眼前景象无边无际。

谁能保住自己的名节和地位,每天都在灾难之中生活呢?

请你把我这首诗读给他人听一听,那些被蒙蔽的人听了之后一定会有所觉悟。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作者初至长安时。当时诗人任左拾遗,是年夏,他游遍了长安城内外名胜古迹,写下了《题城南古墙》一诗,对长安城内外的景物作了生动的描绘。后来他又游览了京城附近的胜景——殊亭。于是又写下这首《登殊亭作》诗。

此诗为七绝形式。首句开门见山,点明时令;中间两联描写登高所见,抒发情怀;结尾写送别之意。全诗意境开阔,笔调流畅自然,语言清新明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