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泉人未知,在我左山东。
引之傍山来,垂流落庭中。
宿雾含朝光,掩映如残虹。
有时散成雨,飘洒随清风。
众源发渊窦,殊怪皆不同。
此流又高悬,𤃃𤃃在长空。
山林何处无,兹地不可逢。
吾欲解缨佩,便为泉上翁。
东泉人未知,在我左山东。
引之傍山来,垂流落庭中。
宿雾含朝光,掩映如残虹。
有时散成雨,飘洒随清风。
众源发渊窦,殊怪皆不同。
此流又高悬,𤃃𤃃在长空。
山林何处无,兹地不可逢。
吾欲解缨佩,便为泉上翁。
【注释】:
- 东泉:指地名,位于今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 未知:不了解、不熟悉。
- 左山:指福州的左环山。
- 引之:引导它(泉水)。
- 傍山来:从山旁流来。
- 宿雾:早晨的雾气。
- 掩映:互相遮掩映衬。
- 残虹:残存的彩虹。
- 散成雨:变成雨水。
- 长空:高空。
- 殊怪:不同寻常的地方或事物。
- 𤃃𤃃:形容水流急速的样子。
- 山林:山林中的景色。
- 兹地:这个地方。
- 解缨佩:脱下帽带,表示谦恭。
- 泉上翁:指山泉上的隐士或仙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通过对福州东泉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画面。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东泉的不同面貌和特点,从清晨的迷雾到夜晚的星空,从流水的急缓到山间的景色,无不展现出东泉独有的魅力。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将东泉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东泉那宁静、美丽而又神秘的氛围。
首两句“东泉人未知,在我左山东”,诗人开篇就表达了对东泉的陌生感。然而,随着他的引导,他发现东泉的美远在他想象之外。这种发现不仅令人惊喜,也充满了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诗人详细描绘了东泉的景色和特征,如“宿雾含朝光,掩映如残虹”、“有时散成雨,飘洒随清风”、“众源发渊窦,殊怪皆不同”等,这些句子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东泉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最后两句“此流又高悬,𤃃𤃃在长空;山林何处无,兹地不可逢”则进一步强调了东泉之美的独特性和难以企及性。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东泉的赞美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美景难以再次遇见的遗憾和感叹。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东泉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此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创造的特点,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