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惟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到河南汝州,寄给陈赞府的一首诗。下面是诗句的意思和注释: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汝山:指的是汝水边上的山脉,汝水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流经汝州。
方联延:指汝山山脉连绵不断。
伊水才明灭:指伊河(一条河流)在日落时,河水的反光变得明亮,但在天黑后又消失。
遥见入楚云:指诗人从汝州遥望远方,看见进入楚国(古代的一个诸侯国,在今河南一带)的云层。
又此空馆月:又见到这座空寂的馆舍中明亮的月亮。
纷然驰梦想:纷纷地驰骋着对往昔的梦想。
不谓远离别:没有想到要离别了。
京邑:指的是京城,即今天的河南省省会郑州。
多欢娱:有很多欢乐和娱乐活动。
衡湘暂沿越:衡州与湘州暂时沿着长江一带移动。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春天的时候,湖水上长满了绿草;秋天的时候,桂花盛开,白色的花瓣飘落下来。
日夕在魏阙:傍晚的时候,我常常站在皇宫的高楼上(魏阙,古代指代帝王居住的地方)。
译文:
我在汝州的山水间徘徊,看着伊水边的山脉连绵不绝。夕阳西下,伊水的倒影闪烁着光芒,而当夜幕降临,又恢复了黑暗。我遥望着那通向楚国的群山,又看到了这空寂的馆舍中明亮的月光。我纷纷地驰骋着我的梦想,没想到就要与你们分离了。京城里总是充满了欢乐和娱乐,衡州、湘州也暂时沿着长江一带移动。春天的时候,湖水上长满了绿色的草;秋天的时候,桂花盛开,白色的花瓣飘落下来。我常常站在皇宫的高楼上,眺望着遥远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放至汝州期间写给陈赞府(陈子昂的侄子)的诗作。诗中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身处异地的孤独与哀愁。
第一句“汝山方联延”,描绘了汝山山脉连绵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家园的怀念。这里的“汝山”是指位于河南省南阳地区的一座名山,它不仅是自然的屏障,也是诗人心中的精神寄托。
“伊水才明灭”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伊河水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既表现了河流的流动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心境的起伏不定。伊河是连接河南与山西的重要水源之一,它的流向和变化象征着诗人命运的无常和历史的更迭。
接下来“遥见入楚云”,诗人通过视角的转变,将眼前的景色与楚国联系起来,这不仅是对家乡地理方位的描写,更是对个人情感归宿的一种期盼。楚国作为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名称,其文化和历史背景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
“又此空馆月”中的“空馆”二字,不仅描述了馆舍的空旷,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而明亮的月光照在这空寂的馆舍之上,又增添了一份清冷和凄凉之感。
最后四句,“纷然驰梦想”,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岂惟长思君”,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呼唤,希望即使相隔遥远,也能保持彼此的联系和理解。而“日夕在魏阙”,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朝廷的关注和对于政治事务的思考。这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描述,更是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故土、对友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