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肉众生肉,形殊姓不殊。
元同一性命,只是别形躯。
苦痛教他死,将来作己须。
莫教阎老断,自想意何如?
我肉众生肉,形殊姓不殊。
元同一性命,只是别形躯。
苦痛教他死,将来作己须。
莫教阎老断,自想意何如?
译文:
我是肉身,而众生亦是肉身。虽然形态不同、姓氏各异,却共享着同样的生命与命运。痛苦让我们不得不走向终结,然而在终结之后,它将成为我的新生之源。不要让别人来决定我们的命运,要自己思考这是否是你想要的生活。
注释:
- 我肉众生肉:这里用“我”和“众生”的对比来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和共存。
- 形殊姓不殊:尽管个体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姓氏(身份标识)是相同的,暗示了身份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 元同一性命:强调所有生灵都拥有相同的生命本质或本性。
- 只是别形躯:指出尽管外在形态有异,但内在的生命本质或灵魂是一致的。
- 苦痛教他死:通过痛苦的经历促使个体走向终结。
- 将来作己须:指终结后所得到的新生或成长。
- 莫教阎老断:避免他人对生活的决断,强调个人选择的权利。
- 自想意何如:反问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的手法,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的观念,认为即使是痛苦的终结,也是新生的起点。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关怀。此外,诗中的“苦痛教他死”和“将来作己须”等表述,也反映了诗人在遭受苦难时仍保持希望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和自我超越的深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