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一身内,修营等一国。
管□□□尸,随我债衣食。
外相去三尸,□思除六贼。
贪望出累身,□□入净域。

这首诗是《无量寿经》中的一首偈颂。其大意如下:

我今一身内,修营等一国。
管□□□尸,随我债衣食。
外相去三尸,□思除六贼。
贪望出累身,□□入净域。

注释:

  1. 我今一身内:我的身体内部。
  2. 修营等一国:修持修行,相当于一个国家。
  3. 管□□□尸:管理、供养尸体(即祭祀)。
  4. 随我债衣食:跟随我享受衣食之福。
  5. 外相去三尸:外在表象中远离三个身体上的小虫(通常指病痛)。
  6. □思除六贼:心中思考如何除去内心的六个敌人。
  7. 贪望出累身:贪图享受,导致身心疲惫。
  8. □□入净域:一心向善,进入清静无为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追求心灵净化和道德修养的思想。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诗人描绘了自己内心的转变和追求。诗中的“我今一身内”指的是个人的内心世界,而“修营等一国”则表示个人的修行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这种思想体现了佛教的集体主义精神,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诗中还涉及到了佛教的三个身体上的小虫,分别对应疾病、烦恼和欲望。通过“外相去三尸”和“□思除六贼”,诗人表达了要摆脱这些困扰,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清净。这里的“六贼”是指心中的六个敌人,即贪、嗔、痴、慢、疑、恶见,这些都是阻碍人们达到内心平静的因素。

“贪望出累身”和“□□入净域”两句则是对诗人内心状态的总结。前者表达了因为贪欲而导致身心疲惫的无奈,后者则是希望通过一心向善,达到心灵的清净之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和因果循环观,强调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修行的描绘,反映了佛教对个体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社会和谐的贡献。同时,它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关于生死、轮回、解脱等方面的思想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