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从称上德,舍德德方全。
圣者如非圣,贤者不自贤。
海宁言我广,神岂谓予玄。
伐善功难立,无为化易宣。
道惟闻邃古,理亦愧先天。
欲述犹龙旨,应忘得意筌。
我们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含义。
上德不德:此句表达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即真正的德行不需要刻意表现或宣扬,它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这里的“上德”,指的是最高的道德标准或境界;“不德”则强调了这种德行的自然流露和不依赖于外在形式的特质。
何从称上德,舍德德方全。:这句诗表达了对于如何达到或体现“上德”的思考。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真正达到“上德”的状态,并不是通过外在的宣称来实现的,而是应该完全摒弃外在的形式和装饰,让德行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这体现了一种对内在修为的追求,而非外在的炫耀。
圣者如非圣,贤者不自贤。:这句诗进一步探讨了道德修养的问题。它指出,即使是圣人(或称为“圣者”),如果不经过艰苦的修炼和自我反省,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圣洁。同样,即使一个人是贤人,如果不愿意自我反省和提高,也难以成为真正的贤人。这强调了道德修养需要内心的自觉和努力,以及不断的自我完善。
海宁言我广,神岂谓予玄。:这里的“海宁”可能是指某种深邃、广大的智慧或精神层面的东西。而“我广”和“予玄”则是在描述自己的宽广和深远。诗人在这里用“海宁言我广”来表明自己的心胸和视野非常广阔,而“神岂谓予玄”则表示自己虽然拥有广大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但仍然谦虚地认为自己还有待提高和完善。这体现了作者谦虚好学的精神,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
伐善功难立,无为化易宣。:这句诗表达了对于积极行动与消极行为的看法。这里,“伐善功难立”指的是通过积极的行动去追求美德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往往伴随着种种挑战和困难。而“无为化易宣”则是指在没有刻意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的教化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这反映了一种对于自然、无为而治的态度的推崇。
道惟闻邃古,理亦愧先天。: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历史和先见之明的认识。它认为只有深入到历史中去,才能真正理解“道”的深远意义;而那些能够提前看到未来的人,虽然智慧非凡,但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往往会受到质疑和批评,因为他们可能会被认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欲述犹龙旨,应忘得意筌。: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于学习与领悟的态度。诗人认为,要想真正领悟“道”的精髓,不应该过分依赖外在的教条和方法,而应该超越这些方法,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和领悟。这里的“龙旨”可能是指深奥的道理或宗旨,而“得意筌”则指的是依赖某种工具或方法来达到目的。这强调了一种对于方法和形式的认识,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表面的形式所迷惑。
赏析: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智慧、历史和现实的独到见解。通过对“上德”的描述、对道德修养的讨论、对智慧与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探索,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理解。同时,它也鼓励人们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