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痴小年,不知有经籍。
常随童子游,多向外家剧。
偷花入邻里,弄笔书墙壁。
照水学梳头,应门未穿帻。
人前赏文性,梨果蒙不惜。
赋字咏新泉,探题得幽石。
自从出关辅,三十年作客。
风雨一飘飖,亲情多阻隔。
如何二千里,尘土驱蹇瘠。
良久陈苦辛,从头叹衰白。
既来今又去,暂笑还成戚。
落日动征车,春风卷离席。
云台观西路,华岳祠前柏。
会得过帝乡,重寻旧行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韦处士老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忆昨痴小年,不知有经籍。
【译文】回想过去年少无知的时候,竟然不知道学习经典书籍。
【注释】”忆昨痴小年”指的是回忆过去的童年时光;”不知有经籍”表示对知识的缺乏。常随童子游,多向外家剧。
【译文】经常跟着孩子们玩耍,参与许多家庭中的娱乐活动。
【注释】”随童子游”指的是与孩子们一起嬉戏玩闹;”多向外家剧”意味着参与很多家庭中的日常娱乐项目。偷花入邻里,弄笔书墙壁。
【译文】偷偷地摘取花来装饰邻居的墙,用笔在墙上涂鸦。
【注释】”偷花入邻里”描述了孩童时代的恶作剧行为;”弄笔书墙壁”展示了孩童时期的创造力和顽皮性格。照水学梳头,应门未穿帻。
【译文】模仿水面的样子梳头,出门时还未穿戴整齐。
【注释】”照水学梳头”描绘了孩童模仿水的流动而梳头的天真可爱场景;”应门未穿帻”表明当时孩子还没有完全学会成人的仪容规范。人前赏文性,梨果蒙不惜。
【译文】在众人面前夸赞文学天赋,甚至不惜损害梨树果实。
【注释】”人前赏文性”表达了对文学才能的自信和自豪;”梨果蒙不惜”暗示了为了文学才华可能会做出一些牺牲。赋字咏新泉,探题得幽石。
【译文】用字赋诗赞美新泉水,探索题目发现了幽静的石头。
【注释】”赋字咏新泉”指的是通过诗歌来赞美新泉水的清澈美好;”探题得幽石”则是指在寻找题目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块隐蔽的石头。自从出关辅,三十年作客。
【译文】自从离开了家乡,已经有三十年没有回家了。
【注释】”出关辅”指的是离开家乡前往外地;”三十年作客”表示长时间的在外漂泊生活。风雨一飘飖,亲情多阻隔。
【译文】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亲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遥远而难以相见。
【注释】”一飘飖”形容天气多变;”亲情多阻隔”反映了因环境变化导致亲人相聚困难的情况。如何二千里,尘土驱蹇瘠。
【译文】如何能够忍受这漫长的距离,使得身体变得疲惫不堪。
【注释】”二千里”指的是两地相隔的距离很远;”尘土驱蹇瘠”表达了旅途劳顿对身体的影响。良久陈苦辛,从头叹衰白。
【译文】长时间地忍受艰辛困苦,不禁感叹岁月已经改变了人的容貌。
【注释】”陈苦辛”指的是经历了许多辛苦;”从头叹衰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衰老的感慨。既来今又去,暂笑还成戚。
【译文】既然来到了这里,又要离去,短暂的笑声变成了悲伤。
【注释】”既来今又去”指的是又一次来到这里却又要离开;”暂笑还成戚”则是说尽管表面上可能欢笑,但内心的情绪已转变为悲伤。落日动征车,春风卷离席。
【译文】夕阳西下,征车上响起了离别的声音。
【注释】”动征车”描绘了夕阳映照下征车的动态美;”卷离席”形容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云台观西路,华岳祠前柏。
【译文】云台观西边的路上,华山脚下的古柏依旧郁郁葱葱。
【注释】”云台观”指的是古代的建筑名;”华岳祠前柏”则是指华山庙宇前的古柏。会得过帝乡,重寻旧行迹。
【译文】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再次追寻那些旧日的足迹。
【注释】”会得过帝乡”表示希望能够重回故乡;”重寻旧行迹”则是指重新探访那些熟悉的景致和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