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踪谁可继,一室四无邻。
听法空云水,成功集鬼神。
烟霞生户牖,泉石障埃尘。
越国今何在?空悲行路人。
在唐代诗人白元鉴的古诗《讲堂》中,“高踪谁可继,一室四无邻”这两句描绘了讲堂的独特环境。下面将逐句解释诗句含义并附上赏析:
高踪谁可继:此句表达了一种对知识传承者的渴望。”高踪”指的是高超的踪迹、成就或学问;”谁可继”则询问是否有人能继承和超越前人的成就。整句诗反映了对那些能够继承和发扬光大前贤智慧的人的期待。
一室四无邻:这里的“一室”可能指的是讲堂,一个单独的空间;“四无邻”意味着四周没有其他建筑。这句强调了讲堂的独立性和宁静,适合静心学习。
听法空云水:描述了在讲堂中聆听佛法时的情景。”听法”指的是听取佛法或教义;”空云水”则形容声音如空中飘荡的云朵,流动的水声,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修行氛围。
成功集鬼神:这里用“成功”象征着学问上的精进和成就;“集鬼神”则比喻学问的力量极大,能吸引众多鬼神为之效力。整句诗展现了学者们追求学问的虔诚和力量。
烟霞生户牖:烟霞是指山间的云雾和彩霞,这里用来比喻讲堂内外的自然美景,为学习提供了优美的环境。
泉石障埃尘:泉石指的是山中的泉水和岩石,常用来象征清静和自然之美。”障埃尘”表示这些自然景观可以阻隔外界的尘埃与杂念,帮助人们保持心灵的清净。
越国今何在?空悲行路人:此处的“越国”可能是一个代称,意指过去的某个国家或时代;”空悲行路人”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逝去文明的哀思。
《讲堂》不仅是一首关于学习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于学问的追求、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于历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