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
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
曙傍窗间至,秋从簟上生。
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夜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
- 注释:斜月指的是月亮倾斜地挂在屋檐下,前楹指的是屋子前面的横木。
- 赏析:这表达了诗人夜晚独自坐在窗前的情景,月光斜照进来,增添了几分清冷和宁静。
第二句:“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
- 注释:梧桐指大梧桐树,上阶影指的是大梧桐树上的影子映在台阶上。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寂静景象,大梧桐的影子和蟋蟀的鸣叫声构成了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
第三句:“曙傍窗间至,秋从簟上生。”
- 注释:曙是指破晓时分的阳光,傍窗间至表示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秋从簟上生意味着秋天的气息从床上的席子上散发出来。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清晨的期待和对秋天的到来的感怀。
第四句:“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
- 注释:感时因忆事指的是因为感叹时光流逝而回忆起往事;不寝到鸡鸣表示直到天亮都未能入睡。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往事的回忆。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