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乾琼液。
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

【注释】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凿彼碧岩下”是说在绿油油的岩石下面开凿茶炉,“恰应深二尺”是说炉子开凿的深度恰好是二尺深。碧岩,指青石,用碧石作炉底,便于保温,且有光泽。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泥易带云根”是指炉内泥土易于吸收茶叶中的香气,而“烧难碍石脉”是指在火候掌握上很难控制。云根,即山中树木根部常有苔藓,这里指炉内泥土能吸收茶叶的香气。

初能燥金饼,渐见乾琼液。

“燥金饼”是指将干燥的茶饼放入炉内,开始时茶叶中的水分被烤干,成为干燥的茶饼,“渐见乾琼液”是指逐渐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殆尽,形成如琼浆一般的茶汁。

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

“九里”是指距离,表示从炉子旁到杉树林的距离有九里远,“相望在山侧”是指杉树林在山边,与茶炉相隔一段距离。

【赏析】

此诗为茶中杂咏之七,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对茶炉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首句以碧岩、深二尺等词汇描绘出茶炉的外观和内部结构,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中。接着,诗人又以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等词汇描绘出茶炉的材质和制作工艺,让人感受到茶炉的独特魅力。

中间两句则通过对茶饼和茶汁的描写,展示了茶炉的作用和效果。茶饼在进入炉内后,开始被烤干并最终形成琼浆玉液般的茶汁,这一过程充满了神秘和神奇色彩。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茶饼和茶汁的对比,表达了对茶的深厚情感和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则通过描述茶炉周围的环境,进一步凸显了茶炉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诗中的“九里共杉林”,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还暗示了茶炉周围环境的宁静和优美。而“相望在山侧”则更是强调了茶炉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让人感受到了茶的清新、纯净和高雅。整首诗既描绘了茶炉的外观和作用,又抒发了诗人对茶的深深热爱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