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峡山好,旭日棹前沂。
雨色摇丹嶂,泉声聒翠微。
两岩天作带,万壑树披衣。
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
翳潭花似织,缘岭竹成围。
寂历环沙浦,葱茏转石圻。
露馀江未热,风落瘴初稀。
猿饮排虚上,禽惊掠水飞。
榜童夷唱合,樵女越吟归。
良候斯为美,边愁自有违。
谁言望乡国,流涕失芳菲。
【注释】清远:地名,今属广西。沂:指沂河。雨色摇丹嶂,泉声聒翠微:山间雨气摇动着红色山崖,泉水的声音喧闹着绿色山峦。两岩:指两座山峰。天作带:天空如同腰带一样。万壑:无数的山谷。翳潭花似织,缘岭竹成围:在小溪旁的树木丛生的地方,花朵繁密得好像在织布,沿着山岭的竹子茂密地生长着,好像围成了圆圈。猿饮排虚上,禽惊掠水飞:猿猴喝着泉水从高处跳下,鸟儿受到惊吓从水面飞快地飞过。榜童夷唱合,樵女越吟归:船夫在船上唱着歌子,打柴的山民唱着歌回家。良候斯为美,边愁自有违:美好的时间正是如此,而边关的忧愁是永远存在的。
【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任广西廉州(今广西合浦县)刺史时,描绘了当地山水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音乐性和画幅性,堪称佳作。
一、二句点明主题,写诗人初到清远峡时的心情和所见的景物。“传闻”两句,写诗人来到峡口,看见旭日东升,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于是乘船进入峡中。“雨色”两句,写峡中的景色。山间的雨气摇动着红色的山崖,泉水的声音喧闹着绿油油的山峦。“万壑”两句,写两岸峭壁耸立,郁郁葱葱的树林披覆着山崖,像给大地披上了锦绣。这四句写景,用“雨”、“丹”、“翠”等字形容颜色,用“摇”、“喧”、“聒”等字描写声音,使景色更加鲜明生动。“秋菊”两句,写秋天的景色。菊花在霜露的滋润下迎风开放,藤蔓攀附在岩石上,挡住太阳的光线。这两句用“春”和“秋”来表示时间的流转,写出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万物的生长变化。“翳潭”两句,写溪边的景色。花儿密密地编织在一起,竹子茂盛地围绕着山坡。这两句以“织”与“围”来比喻,把花和草比作织布和编席,形象生动,富于诗意。
三、四、五、六句写猿猴和鸟雀的活动。“猿饮”一句,写猿猴喝着泉水从高处跳下来,“禽惊”一句,写鸟儿因为受惊而飞起来。“排虚”两句,写猿猴喝着泉水从高处跳下来,鸟儿受到惊吓从水面飞过去。这两句写猿和鸟的动作,表现了它们欢快的情绪。
七、八句写樵夫和渔翁的活动。“榜童”两句,写打渔的人唱起歌来。“樵女”两句,写砍柴的人唱起歌来。这两句写樵夫和渔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的劳动热情。
九、十、十一、十二四句写诗人观山赏水的感受。“良候”两句,写美丽的风景令人陶醉。“边愁”两句,写边关的忧愁总是存在。
最后两句写诗人观山赏水的感慨。“谁言”两句,写有谁能说得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涕”两句,写面对美景,流下的泪水是失芳菲的悲哀。
这首诗通过对清远峡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