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下青琐,驷马还吴洲。
束帛仍赐衣,恩波涨沧流。
微禄将及亲,向家非远游。
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适出西掖垣,如到南徐州。
归心望海日,乡梦登江楼。
大江盘金陵,诸山横石头。
枫树隐茅屋,橘林系渔舟。
种药疏故畦,钓鱼垂旧钩。
对月京口夕,观涛海门秋。
天子怜谏官,论事不可休。
早来丹墀下,高驾无淹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所作。诗中描述了许拾遗归宁江宁拜亲的情景,以及他回家后的各种活动。

我们来看看第一句:“诏书下青琐,驷马还吴洲。”这里的“诏”指的是皇帝的命令,“令”是指使者,“诏书”即皇帝的圣旨。青琐是指皇宫的大门,这里指代皇帝。这一句描述了皇帝下达了一道圣旨,让许拾遗骑着四匹马的马车回到吴州(今江苏苏州)的家乡。

第二句:“束帛仍赐衣,恩波涨沧流。”这里的“帛”指的是丝织品,“衣”指的是衣服。这一句描述了皇帝赐给许拾遗丝绸制成的衣物,以示恩宠。同时,这道圣旨也像江河一样传播开来,让许拾遗感受到了皇帝对他的深深关怀。

第三句:“微禄将及亲,向家非远游。”这里的“微禄”指的是微薄的俸禄,“亲”指的是亲人。这一句描述了许拾遗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但因为皇帝的恩典,他的俸禄丰厚到了足以赡养家人的地步。同时,这也反映了许拾遗对家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分别描写了许拾遗回家后的活动:

第四句:“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这里的“五斗米”指的是微薄的俸禄,“万户侯”是古代的一种官位,代表着极高的地位和财富。这一句表达了许拾遗对皇帝的感激之情,他并不因为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官位而感到满足,反而更加珍惜皇帝给予的恩典。

第五至九句描述了许拾遗回到家后的日常生活:

第七句:“适出西掖垣,如到南徐州。”这里的“西掖垣”指的是皇宫的西侧,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南徐州”则是许拾遗的家乡所在地。这一句描绘了许拾遗离开京城回到家乡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第八句:“归心望海日,乡梦登江楼。”这里的“海日”指的是海上的太阳,象征着家乡的美好。“江楼”则是指家乡的高楼。这一句表达了许拾遗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在夜晚望着海上的太阳,想象着自己在江楼上的故乡。

第十句:“大江盘金陵,诸山横石头。”这里的“金陵”是南京的别称,“石头”则是指南京的地名。这两句描绘了南京的壮丽景色,大江环绕着南京城,群山横卧在石头之上。

最后两句:“枫树隐茅屋,橘林系渔舟。”这里的“枫树”指的是枫树,“茅屋”则是指简陋的住房。“橘林”则是指橘子林,“渔舟”则是指渔船。这两句描绘了家乡的自然风光,枫树掩映着简陋的茅屋,橘子树林围绕着渔船。

第十一句:“种药疏故畦,钓鱼垂旧钩。”这里的“种药”指的是种植药材,“疏故畦”则是指整理以前的田地。“钓鱼垂旧钩”则是指垂钓。这两句描绘了许拾遗在家乡的生活状态,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无论是种植药材还是垂钓,他都乐在其中。

第十二句:“对月京口夕,观涛海门秋。”这里的“月”指的是月亮,“京口”则是指南京附近的一个地方。“海门”则是指长江入海口的地方。这两句描绘了南京附近的自然景观,夜晚时分,许拾遗对着月亮观赏着海门的潮汐。

第十三句:“天子怜谏官,论事不可休。”这里的“天子”指的是皇帝,“谏官”则是指谏议大夫,这是皇帝身边的官员之一。“论事不可休”则是指讨论国事不能停止。这两句描绘了皇帝对谏官的重视程度,即使是皇帝也需要倾听大臣的意见,不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停止讨论国事。

第十四句:“早来丹墀下,高驾无淹留。”这里的“丹墀”指的是皇帝的御道,“高驾”则是指皇上的车驾。这两句描述了许拾遗早早地来到了皇帝的御道之下,表示他对皇帝的尊敬和忠诚。同时也传达出了他对时间的珍惜,不希望自己的停留时间过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