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甲羽毛诸□类,秉性与我元无二。
只为前生作用愚,致使今生头角异。
或水中游,或林里戏,争忍伤残供品味。
磨刀著火欲烹时,口不能言眼还视。
我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莫把群生当容易。
残双贼命伤太和,□子劝妻夸便利。
只知合眼恣无明,不悟幽冥毫发记。
命将终,冤对至,面睹阴官争许讳。
人□为兽兽为人,物里轮回深可畏。
不杀名为大放生,免落阿毗无间地。
【译文】
麒麟甲、羽毛等各类动物,本性与我无异。
只是前世行为愚蠢,才导致今生头角不同。
或者在水中游动,或者在树林中嬉戏,怎能忍心伤害供人食用。
磨刀烹煮准备烹饪时,口不能言眼却注视。
我听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莫把群生当容易。
残害双亲命伤太和,□子劝妻夸便利。
只知合眼恣无明,不悟幽冥毫发记。
命将终时冤对至,面睹阴官争许讳。
人□为兽兽为人,物里轮回深可畏。
不杀名为大放生,免落阿毗无间地。
【注释】
麟甲:指麒麟的甲壳。
羽毛:指麒麟的羽毛。
二:与“异”谐音。
前生作用愚:指的是前世的行为愚昧。
今生头角异:指的是今生的头角与他人不同。
水中游,或林里戏:指在水中游玩,或者在树林里玩耍。
残双贼命伤太和:指残害无辜者的生命会伤害太和之气。
□子:指丈夫。
合眼恣无明:指盲目合眼,放纵自己,不思进取。
幽冥:指阴间,死后的世界。
阿毗:指因果报应,因缘果报。
大放生:指大力提倡放生。
间地:指地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述麒麟甲、羽毛等动物的生死轮回,表达了作者倡导不杀生的主张。
首句“麟甲羽毛诸□类,秉性与我元无二”,描述了麒麟甲、羽毛等动物的秉性与我并无二致,这象征着众生皆有灵性和智慧,不应被误解和伤害。
第二句“只为前生作用愚,致使今生头角异。”,则是说由于前世行为的愚昧,才导致今生与其他动物不同。这暗示了人类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世界的影响。
第三句“或水中游,或林里戏,争忍伤残供品味。”,描绘了动物们在水中游玩或在树林里嬉戏的情景,强调了动物的生活乐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动物遭受残害的愤怒情绪。
第四句“磨刀著火欲烹时,口不能言眼还视。”,描绘了动物在被杀前的痛苦挣扎。这是对动物痛苦的同情和对人类残忍行径的谴责。
第五句“我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莫把群生当容易。”,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尊重的观点。他认为天地之大德在于生,而不应轻易伤害其他生命。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重。
第六句“残双贼命伤太和,□子劝妻夸便利。”,揭示了人类残忍的行为对世界和谐的伤害。这是对人类的指责和警示。
第七句“只知合眼恣无明,不悟幽冥毫发记。”,表达了动物对于人类行为的关注和警惕。它们是有感知和记忆的存在,能够感受到人类对他们的伤害。
第八句“命将终,冤对至,面睹阴官争许讳。”,描绘了动物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无助。这是对动物命运的感慨和同情。
第九句“人□为兽兽为人,物里轮回深可畏。”,揭示了万物皆有灵性和智慧,不应被轻视和伤害。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第十句“不杀名为大放生,免落阿毗无间地。”,表达了作者倡导的大爱精神。他认为不杀害动物就是最大的慈悲,可以避免堕入地狱的境地。这是对道德和信仰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麒麟甲、羽毛等动物的生死轮回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倡导不杀生的思想。它提醒我们要尊重生命、关爱动物,避免伤害他人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