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标舜境,神府枕疑川。
玉殿斜临汉,金堂迥架烟。
断风疏晚竹,流水切寒弦。
别有月帔上,寄怀骑鹤仙。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灵峰标舜境,神府枕疑川。”前两句写黄庭观的地理位置:它座落于九疑山,位于舜帝统治过的地方;它傍依着疑河,是神府所在。

“玉殿斜临汉,金堂迥架烟。”后两句写黄庭观的建筑特点:玉殿倾斜地俯瞰着汉水,金堂高高地凌架在烟雾之中。

“断风疏晚竹,流水切寒弦。”后两句写诗人所见景色:一阵断续的风吹拂着晚竹,清冷的溪水仿佛在拨动着琴弦。

“别有月帔上,寄怀骑鹤仙。”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另有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我怀着思念之情,遥想那位骑着白色仙鹤的仙人。

【答案】

译文:

九疑山上有座黄庭观,坐落在舜帝曾经到过的舜境,背靠着一条大河。玉殿斜倚着汉水,金堂高耸着云雾,好像一座座山峰。阵阵秋风掠过晚竹,溪水流过,像弹奏着凄冷的琴弦。还有一轮明月挂在夜空,我满怀思念遥想那位骑着白云的仙人。

赏析:

首联描写了九疑山上的黄庭观的位置和建筑。“灵峰”点题,说明此诗为登高作。“标舜境”,表明此景与舜帝有关。“神府”,指仙境。“疑川”即疑江,为湘水支流。“枕”,靠的意思。“神府枕疑川”意思是黄庭观就座落在九疑山上,背靠着湘水这条疑江。这里既写出了黄庭观的地理位置,也表现出诗人对这座道教宫观的仰慕之意。

颔联进一步描绘黄庭观的景物。“玉殿”,指黄庭观内的殿堂。“斜临汉”,指殿堂建在半山腰,俯看汉水。“金堂”,指殿堂中的正堂,即道观的主殿。“迥架烟”,意即主殿高耸入云,直插云霄。“金堂迥架烟”既形容了主殿的高峻,也为下文描写黄庭观内幽静的环境作了铺垫。

颈联写黄庭观内的景色,也是从侧面衬托黄庭观的幽静。“断风”即微风,是秋风。“晚竹”,指黄庭观中那些长势旺盛、挺拔秀丽的竹子。这一句的意思是:一阵风吹来,晚秋的竹子飒然作响。“寒弦”即瑟之弦,瑟是一种古乐器。这一句的意思是:瑟弦奏出的是清冷的音乐,令人心旷神怡。这一句既描写了黄庭观内优美的环境,同时也暗寓了诗人自己此时此地的心境。

尾联写诗人对黄庭观内环境的想象。“别有”,意为另外还有一种。“月帔”,即披在身上的衣服,代指月亮。“骑鹤”,指乘鹤而去,表示神仙般的飘逸和超凡脱俗。这一句的意思是:在这幽雅的环境中,我独自仰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心中充满了向往和遐思,仿佛见到了一位骑白鹤的仙人正在飘然而去。

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情景交融而浑然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