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方离海,坚冰正满池。
金波双激射,璧彩两参差。
影占徘徊处,光含的皪时。
高低连素色,上下接清规。
顾兔飞难定,潜鱼跃未期。
鹊惊俱欲绕,狐听始无疑。
似镜将盈手,如霜恐透肌。
独怜游玩意,达晓不知疲。
诗句释义
1 皓月方离海:明亮的月光刚刚离开大海,这里“离海”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升起。
- 坚冰正满池:坚硬的冰块已经填满了整个池塘。这里的“坚冰”和“满池”都强调了寒冷的氛围。
- 金波双激射:金色的波光从水中反射出来,如同两颗星星在夜空中激射。
- 璧彩两参差:像玉璧一样的色彩,分布在水面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色彩。
- 影占徘徊处:月光在水中留下的阴影,在池塘的某个地方徘徊不去。
- 光含的皪时:光线柔和而美丽,时而明亮时而昏暗。
- 顾兔飞难定:月亮像兔子一样飞动,难以捕捉其影子。
- 潜鱼跃未期:深水下的鱼跃出水面,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 鹊惊俱欲绕:鹊鸟因为害怕而四处飞翔,想要围绕月亮飞翔。
- 狐听始无疑:狐狸听到动静后开始警惕起来。
- 似镜将盈手:手中的镜子仿佛要装满整个手掌。
- 如霜恐透肌:像霜一样的冷气似乎要渗透皮肤。
译文与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景象的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绘画技巧,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水波、月亮形状以及周围环境的和谐美。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 皓月方离海:明亮的月亮刚刚离开大海。”离海”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升起,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 坚冰正满池:坚硬的冰块已经填满了整个池塘。这里的”坚冰”和”满池”都强调了寒冷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冬夜的喜爱。
- 金波双激射:金色的波光从水中反射出来,如同两颗星星在夜空中激射。这句话通过对金色波光的描绘,展现了冬夜的美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 璧彩两参差:像玉璧一样的色彩,分布在水面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色彩。这句诗通过对色彩的描述,展现了冬夜的多彩和美丽,令人陶醉。
- 影占徘徊处:月光在水中留下的阴影,在池塘的某个地方徘徊不去。这句诗通过对光影的描绘,展现了月光在冬夜中的神秘和美丽。
- 光含的皪时:光线柔和而美丽,时而明亮时而昏暗。这句诗通过对光线的描述,展现了冬夜的变幻莫测和美丽。
- 顾兔飞难定:月亮像兔子一样飞动,难以捕捉其影子。这句诗通过对月亮飞行的形象化描述,展现了月亮在空中飘忽不定的美态。
- 潜鱼跃未期:深水下的鱼跃出水面,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这句诗通过对鱼儿跃出水面的形象化描述,展现了冬夜的生机和活力。
- 鹊惊俱欲绕:鹊鸟因为害怕而四处飞翔,想要围绕月亮飞翔。这句诗通过对鹊鸟飞翔的形象化描述,展现了冬夜的紧张和刺激。
- 狐听始无疑:狐狸听到动静后开始警惕起来。这句诗通过对狐狸听觉的描述,展现了冬夜的宁静和神秘。
- 似镜将盈手:手中的镜子仿佛要装满整个手掌。这句诗通过对镜子的描述,展现了冬夜的静谧和美好。
- 如霜恐透肌:像霜一样的冷气似乎要渗透皮肤。这句诗通过对冷气的描述,展现了冬夜的寒冷和美丽。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语言,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诗中的月亮、冰池、金波、璧彩等元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面。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