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住衡州寺,随缘偶北来。
夜禅山雪下,朝汲竹门开。
半偈传初尽,群生意未回。
唯当与樵者,杖锡入天台。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衡山隐修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对禅宗的领悟和对隐者的崇敬之情。
其一,“旧住衡州寺”,交代自己的行踪。从诗中可知,作者曾长期隐居于衡州的寺院里。
其二,“随缘偶北来”。这是说自己来到衡山的原因。“随缘”即顺其自然的意思。
其三,“夜禅山雪下,朝汲竹门开”。描绘了衡山雪后的景象,表现了自己在山居时的清苦生活。
其四,“半偈传初尽,群生意未回”。这是说自己虽然悟到了一些禅宗道理,但仍然没有完全领会禅宗的宗旨,因此不能像禅师一样超脱尘世。
其五,“唯当与樵者,杖锡入天台”。这是说自己只有和那些打柴的人一起进入天台山,才能找到真正的禅宗大师。
【答案】
译文:
我以前住在衡州寺,现在顺路来到了衡山。
晚上在山上打坐,山中的僧人把雪扫掉;早上起来去汲水,竹林的门开了。
我学了一半的佛经,还没有领会禅宗的奥义。
只有等到跟樵夫一起上山,才能够见到真正的禅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衡山隐修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禅宗的领悟及对隐者的崇敬之情。
首联“旧住衡州寺,随缘偶北来。”交代了自己的行踪和来衡山的原因。“随缘”即顺其自然的意思。
颔联“夜禅山雪下,朝汲竹门开。”描写了衡山雪后的景象,表现了自己在山居时的清苦生活。
颈联“半偈传初尽,群生意未回。”诗人虽然悟到了一些禅宗道理,却仍未完全领会禅宗的宗旨。
尾联“唯当与樵者,杖锡入天台。”诗人只有和那些打柴的人一起上山,才能见到真正的禅师。
以情结,通过写自己在衡山的生活体验,抒发了对禅宗的感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