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注释】

①“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文苑英华》卷七四○引《唐才子传》:“王勃,字子安。勃父福,仕隋为六合县典簿,卒。勃母郑,能文词。勃少时,以神童荐于州,授临川郡(今江西抚州市)都督府司户参军。勃以交趾使尉迟敬绪事未了,上书请代。上不许。勃因谢病归,欲依僧孺于绛州龙门。会僧孺罢官,勃往依之,不遇,留滞南昌,作《斗鸡刺赋》及《檄八大王军师》。后游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有疾,购医药,备酒食,待诏于东阁。勃自以无他疾,但饮酒,与群学士咏谑。一日,酒酣,取一物掷地,引笔作书曰:‘蜀人王勃,请为《滕王阁诗》,可乎?’众皆喜曰:‘可行。’乃援笔立成,文不加点。时年十八。又尝从州司马吴君求白黑李树种子,种之后,李花发,其色甚异;其叶大如扇,亦有红、绿不同。吴君谓勃曰:‘此树非凡间所有,君是文章士,可号为 勃,因以名种。’及勃之将死,戒其子曰:‘吾少时得谢朓体,今则未矣,子可以刊去。’勃卒,年二十九。”

②“别柳”三句:意思是说,我送你到马头城去。柳枝是离别的象征。马头城即马当戍(在今安徽怀宁县西南)。马当,汉置县,故址在今马当山(位于湖北黄梅东北,长江北岸)。

③“欲将”三句:意思是想送你一斗米(一石为斗)。易斗粟,指一斗米。古代的一斗等于今天的十升。斗粟就是一斗米的意思。

④“南云”二句:意思是指南飞的大雁和北飞的大雁都消失在蓝天中,天空中没有一条明显的脉络了。南云,南来的大雁。空脉断,形容天空中没有一条明显的脉络。春线,春天的气候特征。悬春线,悬在天上的春天。

⑤“青轩”两句:意思是说月亮转到树上,满月的月光洒满了床铺。青轩,青翠的轩窗。树转月满床,意思是月亮转动着照到了树梢,照到了床上。

⑥“下国”二句:意思是说那些生活在下层的百姓们正梦见自己饿得咕咕叫,梦中见到的只是他们的饥饿而已。下国,指中国。饥儿,饥民。

⑦“维尔”二句:意思是说维吾尔族的人已经二十多岁了,他们现在还是像过去那样拿着镜子梳妆打扮。维尔,古国名。维吾尔族的祖先曾居住于西域的维吾尔族地区。

⑧“辞家”二句:意思是说我离开家乡三年来,现在这个样子,连向王门索要一点米也没有得到。辞家,离开家。王门,指王勃的家,也就是王福的家。一事无,一点东西也没有得到。

⑨“荒沟”二句:意思是说荒废了的沟渠中的水像刀一样锋利。荒沟,荒芜的水道。光如刀,形容水非常急。

⑩“庭南”二句:意思是说庭院里生长出来的南面那棵枣树下长满了蛴螬(一种害虫)。庭南,庭院南边。蛴螬,俗称土蚕。

⑪“江干”二句:意思是说江边的小客真的让人想念,郊野傍晚吹来的冷风也让人感到悲伤。江干,指江边。小客,此处指王勃的朋友或友人。郊原,指郊外的原野。晚吹,傍晚吹来的冷风。悲号号,悲哀地哭着叫着。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在告别朋友时所写。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送别的场景,第二层写送别的心情和感慨,第三层写对友人前途的祝愿。这首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语言简练通俗,情感真挚深厚,堪称唐人送别诗佳作之一。

开头四句写送别情景。诗人把朋友送至马头城,然后回身告别:“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这里,诗人用了一个比喻手法。马头城是一个军事要塞,而马头是马脖子的延伸,它的形状像一个兔子的眼睛。所以这里的意思是说马头城就在眼前。这一句诗既交代了地点,也渲染了气氛。接下来两句写诗人送别朋友的心情。诗人把朋友送走了,自己心里依依不舍:“欲将千里别”,意思是说想把千里的路程送给朋友。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接着两句写诗人给朋友带去的礼物。“持我易斗粟”的意思是说拿一把斗来作为见面礼,表示对这次分别的留恋和不舍。

第五六句写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诗人说:“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意思是说天空中的云已经消散了,就像人的血脉一样,已经断裂了。这一句诗既写出了景物的变化,也写出了时间的变化。同时这句话还暗示了诗人对这次分别的无奈和伤感。接下来两句写诗人在送别朋友后的孤独生活。“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意思是说青轩树转着月光照到了我的床上,下国的饥饿的百姓们在梦中见到了我。这两句诗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在送别朋友后的孤寂,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未来的祝福。“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意思是说维吾尔族的同胞们已经二十多岁了,他们现在还是像过去那样拿着镜子梳妆打扮。这一句诗一方面表现出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良好祝愿。“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意思是说辞别家里已经三年了,现在连向王门索要一点米也没有得到。这一句诗一方面表现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担忧。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它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巧妙地安排诗歌结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