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深树老蔽苍苍,楼殿参差隐夕阳。
白玉砌寒苔自碧,真珠帘断月无光。
骊山南去侵天尽,渭水东流入海长。
唯有春风旧情在,不将花艳出宫墙。
骊山怀古 其二
烟深树老蔽苍苍,楼殿参差隐夕阳。
白玉砌寒苔自碧,真珠帘断月无光。
骊山南去侵天尽,渭水东流入海长。
唯有春风旧情在,不将花艳出宫墙。
注释:骊山:即骊山,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因周幽王在此筑骊宫,故名。怀古:追念古人的事迹。此诗为追念唐玄宗、杨贵妃之事而作。其一:骊山北麓有温泉,唐时称为华清池,又名汤泉,是皇帝和后妃洗浴的地方。诗人由长安往西北行,经骊山北麓,望见山上楼殿参差,隐没在夕阳下。二首:第二首。
译文:烟雾缭绕树木苍老,遮天盖地,骊山之上的楼殿错落有致,隐没在夕阳下。玉砌台(台阶)上覆盖着青苔,显得更加洁白。真珠帘被风吹断,月光无法透过。骊山向南延伸到天边,渭水向东流入大海。只有春天的气息还在,它不会使花儿艳丽到让人走出宫殿。赏析: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春天所作,当时白居易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等职。他因直言进谏,触怒了权贵,于是被贬至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首诗就是诗人离开长安,经过骊山时的感怀之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骊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