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棹向惊湍,巫峰直上看。
削成从水底,耸出在云端。
暮雨晴时少,啼猿渴下难。
一闻神女去,风竹扫空坛。
【注释】
①惊湍:湍急的江流。
②巫峰:指巫山,在今湖北省境内,因山势高耸,故称巫山。
③削成:山形陡峻如削,从水底形成,故称。
④耸出:从云中突出。
⑤啼猿:猿猴叫声凄厉。
⑥风竹:风吹动竹子发出的声响。
⑦坛:祭坛。
⑧神女:传说中的巫山神女。
【译文】
手执船桨迎着湍急的江流,站在巫山高峰上极目远望。
峭壁如同刀削般陡峭,山势险峻从水底崛起;山峦耸起直插云端。
雨过天晴时雨量少,猿猴因口渴而啼叫不停。
一听说神女去了,那风声和竹韵便扫清了云雾,显出了山峰的真面目。
【赏析】
《过巫峡》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舟行巫峡所见,后两句写舟行巫峡所闻。全诗写得生动传神、清新隽永。
首句“拥棹向惊湍”,是诗人乘舟沿江而下,迎面而来,只见惊涛骇浪,汹涌澎湃,令人心悸。一个“拥”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乘舟行进的动态。一个“向”字,则将舟行的速度感表现出来,使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扬帆而去,顺流而下,正勇往直前地驶向巫峡。诗人面对这惊涛骇浪,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容不迫地继续前行。“惊湍”二字,既描写了水势之激,又表现了人的勇气。
第二句“巫峰直上看”,是说诗人站在船上,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巫山,它直插天空,显得十分雄伟壮观。一个“直”字,写出了山峰的高耸,使人感到其巍峨高大,难以企及。一个“看”字,既写出了诗人登临高处的喜悦心情,也表现出他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第三句“削成从水底”,是说巫山的山势非常陡峭,好像从水底削成的一样。一个“削”字,把山势的陡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从水底”三字,则进一步渲染了山势险峻的意境,使人感到它的高不可攀。
第四句“耸出在云端”,是说巫山不仅山势险峻,而且耸立在云端之上。一个“耸”字,既写出了山峰的高大,又表现了它拔地而起的特点。一个“在云端”三字,既写出了山峰的奇特之处,又使人联想到它与天空的密切关系。
第五句“暮雨晴时少”,是说雨过天晴时,雨量很少。一个“少”字,不仅写出了雨水的稀少,还使人感觉到它来得快去得也快,给人一种瞬息万变的感觉。
第六句“啼猿渴下难”,是说猿猴因口渴而啼叫不停。一个“渴”字,既写出了猿猴的饥饿难耐,又表现出它对水源的渴望之情。一个“下”字,既写出了猿猴急切的动作,又使人感受到它内心的痛苦。
最后一句“一闻神女去,风竹扫空坛”,是说当听到神女离去的消息后,风中的竹叶发出飒飒之声,把祭祀的坛场打扫干净了。一个“扫”字,既写出了竹叶的声音,又表现出它的清脆悦耳;一个“扫空坛”三字,既写出了祭祀仪式的盛大隆重,又使人感受到它的气氛肃穆庄重。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巫峡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首先,诗人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其次,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再次,诗人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