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报踌躇陌上郎,蚕饥日晚妾心忙。
本来若爱黄金好,不肯携笼更采桑。

《采桑妇》是汪遵的作品,描绘了一位在黄昏时分忙碌于采桑的妇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人简介
  • 汪遵是唐代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风格著称,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 为报踌躇陌上郎:这句诗的意思是“为了回报徘徊在路边的男子”。通过这句话,可以感受到女子对那位男子深深的关怀和期待。
  • 蚕饥日晚妾心忙:描述了女子在养蚕时因为饥饿而感到焦虑的心情,这种忙碌和不安反映了古代劳动妇女的生活状态。
  • 本来若爱黄金好:这里的“黄金”象征着财富和地位,表达了如果男子真有所图,女子是不会愿意继续这种劳力活的。
  • 不肯携笼更采桑:最后的“更采桑”意味着放弃原本的工作,这反映了女子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不公待遇的反抗。
  1. 关键词注释
  • 踌躇:犹豫,徘徊。
  • 黄金:这里指代的是金钱或财富。
  • :这里指代的是养蚕用的笼子。
  • 妾心忙:指女子的内心焦虑和忙碌。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普通妇女日常劳作的描写,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她对于生活的态度。她虽然身处困境,但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尊严。这首诗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限制和压迫,以及她们对于自由的渴望。

《采桑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生活状态,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她们对于自由和尊严的追求。这首诗以其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