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貌何曾为浣沙,只图句践献夫差。
苏台日夜唯歌舞,不觉干戈犯翠华。
【注释】越女:指西施。浣沙:传说为西施浣纱的地方,今浙江嘉兴市西南,有浣纱溪(又名浣纱塘)。句践:吴王,越王勾践的丈夫。夫差:吴王。翠华:帝王的车驾。
【赏析】本诗是一首咏史之作。全诗从越女的角度出发,写越王勾践为了复国雪耻,向吴王夫差称臣纳贡,以求得暂时的安宁。但勾践的野心却时时触动着夫差的神经,使他时时感到危机四伏,于是便加紧防备。诗中的“干戈”即“武器”,这里泛指战争。诗人借西施来比喻勾践,以苏台歌舞喻勾践的称臣纳贡,以翠华车驾喻夫差的警惕。这首诗在表现上采用比兴手法,将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描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勾践的忍辱负重和夫差的戒备心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历史的残酷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