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圣超凡不作声,卧龙长怖碧潭清。
人生若得长如此,大地那能留一名。
这首诗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
得圣超凡不作声:这里的“得圣”指的是得到圣人的教诲和启迪,“超凡”则意味着超越凡人的境界。而“不作声”则表达了一种静默、内省的状态,不张扬也不炫耀。
卧龙长怖碧潭清:这句诗以诸葛亮为喻,表示他虽然身处险境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明。”碧潭”象征着清澈见底的水,代表着诸葛亮的内心世界。”长怖”则表示长久的担忧或恐惧,而”碧潭清”则表示这种担忧或恐惧已经消失,变得清澈透明。
人生若得长如此:这句诗是对前两句的总结,表示如果一个人能够像诸葛亮那样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那么他将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自己的生命。
大地那能留一名: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它意味着大地无法容纳过多的人或事物,只有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存在才能得到认可和尊重。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得圣”、“超凡”、“不作声”、“卧龙”、“碧潭”、“长怖”、“人生”、“大地”。其中,“得圣”、“超凡”、“不作声”、“卧龙”都是形容诸葛亮的词语;“碧潭”和“长怖”则分别代表了诸葛亮的内心世界和担忧或恐惧;“人生”和“大地”则是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态度。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描述,表达了对内心平静、清明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的向往。